首页 - 资讯 - 专访 - 观点 - 企业 - 直销精英 - 系统 - 博客 - 顾客需求 - VIP会员 - 帮助中心 - 反馈
免费注册 - 登录 - 找回密码

缘份三生 个人直销事业网站

http://www.hotds.com/uid1/ [复制发给好友]
蒙祖华的事业
让直销成为一种“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IP。”中国最牛的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的《理财周报》这句最牛的广告语,牛烘烘地让我们意识到了理财的紧迫感。

 

    “跑不过CPI”甚至引发了跳楼的悲剧。
    据《新快报》报道,2008年1月21日下午2时许,一名中年男子从广州五羊新城寺右南一街一小区内8楼跳下身亡。据目击者称,该男子跳楼前曾在楼顶大喊:“涨价太快了,我受不了!”尽管极端,但CPI上涨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却不容否认。2008年2月,CPI上涨8.7% 创近12年来新高。种种迹象表明,CPI还将持续上涨。

    怎样才能跑过CPI?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理财。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2007年的牛市行情,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理财热情,纷纷投资股票或基金,投资理财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不过可惜的是,热闹了一年后,随着国内通胀和海外股市的影响,中国股市频频下滑,散户平均收益率几乎是零,“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号称“只要是基金就能赚钱”的神话也随大盘下滑而破灭。据统计,超过9成的基金投资者今年以来出现了亏损,其中亏损幅度最大的超过了17%。

    炒股不赚钱,炒基金也赔钱。至于炒楼、炒外汇、炒期货,更是风险重重。面对CPI的持续增长,我们怎么办?

    其实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些投资理财产品外,生活中还有许多事务同样具有投资理财产品的属性,只是我们没有用投资理财的眼光去看待而已。

 

    直销就是一种典型的投资理财行为,做直销就是做投资。
    尽管直销号称是白手起家的行业,但具备投资理财的基本要素——用少额的资金投入,然后投入精力和时间不断的打理这个理财产品,来获得经济回报;起步的时候回报比较小,随着滚动投入和时间的积累,逐步获得长久的高额回报。

    这让直销非常具备股票型投资理财产品的特质——股神巴菲特认为,股票的“复利累进理论”是投资股票获得财富持续增长的最大奥秘,而直销的“倍增原理”则是直销获得财富持续增长的最大奥秘。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倡导长线投资,他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期限是“永远”,直销倡导的是“建立财富管道”,希望的期限是“永续经营”。二者对时间都强调“永远”,在于所获得的回报前期都比较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报会越来越大。

    当然,作为一种投资理财产品,尤其是直销具备股票型投资理财产品的特质,投资直销,就必须遵循投资理财的规律。

 

    投资股票谁最厉害?
    自然是股神巴菲特莫属。

    巴菲特以100美元起家,通过投资股票,成为了最新的世界首富,目前的财富总额已经达到约620亿美元,超过连续13年排名富豪榜榜首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巴菲特的成功,仍然得益于他的投资理念和方法。由于巴菲特投资理念和方法与一般的股民大不相同,使他在股市大跌中依然得以“我自巍然不动”,并荣登世界首富宝座。

    “拿来主义”是成功最好的捷径。怎样投资直销,巴菲特早已给了我们科学的指引。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长线投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等,对于我们投资直销同样重要。而他探索出来的选股“四大步骤和十大标准”,则是我们选择直销企业的指路明灯。

    如果我们能够以对待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的平常心看待直销,而不是把直销当成暴富的机会,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轻松的化解。

    在我国,直销(过去称传销)曾一度被鼓吹成千载难逢的创富机会,甚至是一夜暴富的机会,再加上部分从业人员过渡渴望成功的心理导致的过激行为,直销往往不被主流社会人群所接受,并使直销遭受到了市场不公正的待遇,部分人对直销避之唯恐不及。这也使许多直销从业人员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即使通过直销获得了成功,拥有了财富,仍会感觉到一些难以抹去的自卑感。

    为什么不用对待其他投资理财产品一样的平常心对待直销呢?这样我们就会意识到,既然是投资理财,就很难做到一夜暴富,不但自己不再会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也不会用一夜暴富的说辞去忽悠人,让直销真正走上理性的轨道。

    其实在国外,只有不到20%的人会把直销当作创富的机会,80%以上的人从事直销是为了获得消费便利,并通过销售获得经济回报来帮补家用,早就属于投资理财的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从事直销,我们只是在做投资理财的事情,和从事股票投资或基金投资等其他人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投资不同的理财产品而已,根本无需有什么自卑感。而当社会普遍意识到直销也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直销也会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度,直销人将完成一场主流迁徙的革命。

    做直销就是做投资,借助股神巴菲特的理念和投资方法,以投资理财的平常心对待直销,让直销成为我们的一种投资生活方式!三生荣获“行业最具社会责任力企业”等三项大奖

三生荣获“行业最具社会责任力企业”等三项大奖
   

逾千人参加第二届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

三生(中国)凭借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三项大奖

 

 

      12月24日,第二届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直销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仪式在北京隆重开幕,此次盛会持续两天,论坛中还为大家送上两场精彩的国学盛宴。
      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原国家工商局副局长、中国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胡远江等领导以及企业的高管和经销商均受邀出席,此次论坛也吸引了包括搜狐财经、新浪财经、腾讯财经、人民网、直销专业网等数十家大众及行业媒体的关注。
      三生公司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荣获“行业最具社会责任力企业”、“行业社会责任公益项目创新奖”两项大奖,黄金宝董事长被评为“行业社会责任功勋人物”。
     在此次盛会中,还发布了行业首部社会责任报告大典,报告成为中国直销立法以来行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白皮书,这充分表明了行业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三生公司在今年11月也发布了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有三生人始终坚守着“尊重他人,分享价值”的社会责任理念,在规划未来的同时,肩负起了更多责任,用切实的行动共同成就一家最受人尊敬的国际化企业。

“非治疗理念”给中药保健品市场发展带来机遇

“非治疗理念”给中药保健品市场发展带来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当前医药保健品市场的转型和成熟,“非治疗理念”指导下的保健品市场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专家认为,与以往以治疗为主的中医药药品市场相比,这种非治疗理念下的中药材市场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对当前我国药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契机。

 

  王老吉的发展给中医药产业带来反思

  在甘肃省岷县举行2008当归产业论坛上,中国医保商会绿色行业标准办公室提供了一组数据:2002年王老吉的销售额为1.8亿元,2003年为6亿元,2004年为14.3亿元,2005年为25亿元,2006年为近40亿元。据介绍,广州王老吉集团的主要产品有王老吉系列、保济丸、保济口服液、小儿七星茶、清热暗疮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痰咳净、藿胆丸等,其中王老吉清凉茶、王老吉广东凉茶颗粒等都被评为“广东省、广州市名牌产品”和“中国中药名牌产品”。与会专家指出,王老吉的发展壮大给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带来反思:非治疗理念将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些专家指出,按照以往中药材发展的思路,中药材的发展必须与临床医疗相结合,即向医疗机构提供能够治疗疾病的中西药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出口十分单一,因此中药材的命运如何单独决定于医疗卫生机构。他们认为,尽管非处方药品市场的放开给中药材市场注入了活力,但药品毕竟是药品,其市场消费对象仅仅是病人,随着当前人们健康观念和知识的普及与深入,单纯的药品的市场不敢说萎缩,至少不会大幅度增长。

 

  健康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健康产品应该是未来中药材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首先,从目标人群来看,保健品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医保商会绿色行业标准办公室的专家指出,如果把人体的健康分为未生病、身体不适、生病和康复四个阶段,那么只有在生病阶段需要各种中西药品进行治疗,而在未生病、身体不适合康复阶段,都需要用各种健康产品进行调养。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研究表明,全世界15%的人群处于疾病状态,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与健康人群则是保健品的主要消费对象,因此,保健品的目标人群远远大于药品。
  其次,从市场份额上看,保健品是一个迅速崛起的领域。中国医保商会绿色行业标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保健食品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700亿美元,增长速度约为7%,到2010年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亿美元。在中国,2005年中国保健食品销售总额为800亿元左右,按照人均计算大约为每人每年61元,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超过每人每年1000元。
  第三,中药材和中医药独特的调养理念适用于保健品市场“绿色”要求。中药材多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即便是目前大规模的基地种植,仍然能保证其天然植物的特性,目前,消费者对保健品成品和上游产品的“绿色”品质要求较高,中药材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这一要求。

 

  中药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企业随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但是纵观中国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除了部分国家运用行政与技术壁垒对我国中药出口进行双重阻击外,我国医药产业自身竞争力不高,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乏力给我国中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许铭介绍,2000年我国医药行业总产值为1944.6亿元,2006年增长为5536.9亿元,同时进出口额也在相应增加。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医药产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运行效益不高、产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大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他介绍,2000年我国医药行业大企业数为284家,到2005年减少为55家,从7.35%下降为0,97%,2000到2006年我国医药产业毛利从36.9%下降为30%。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从2005年的9.4%下降为8.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的规模和效益逐步下降。
  许铭等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状有国际医药品市场整体波动变化,同时也暴露了我国药品行业创新、品牌等多方面的不足。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国有医药行业还将面临新一轮的跨国并购浪潮,日本、韩国的植物药企业率先对国内中药材生产企业形成挑战,而且越来越多的洋中药将抢滩国内重要市场。

 

  发展中药产业要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中药产业涉及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医药知识产业,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产业链。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工业的基础原料,是我国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因此,发展中药种植业、推进中药农业的形成及其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从而完善中药产业的发展链条,对保护重要资源,保障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专家邹健强指出,在中药材上游种植产业发展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科技要先行,在建立标准规范、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再扩大生产规模。中药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尤其是中药材种植业。要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必须应用现代技术加以支撑和改造,通过提高中药材标准来形成品牌,通过提高中药材质量来提高效益。
  二是积极研发以地方特色中药材为原料的新产品,提高中药资源的技术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尽可能多的终端产品,如传统中医药的“二次开发”和现代中药研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许铭认为,同仁堂国际化的案例有几点也值得国内同行业借鉴:首先以品牌效应带动产品的国际化;二是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力推动了国际化进程;三是产供销集约化运作是国际化的根本保证;四是设立分店的直接投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成效明显;五是借助香港的优势地位搭建进入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六是不断创新为国际化提供了原动力;七是不断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中国医保商会绿色行业标准办公室专家还认为,为体现中医药在世界医药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中国中医药国际竞争能力,通过对中药出口企业的产品进行绿色标准认证来促进产品的出口管理也是必要的。

投资方式
蒙祖华的语录榜
  •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