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这么相信:一个人是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
这时代,大家了解旁人,
习惯是拿些物化标签往人身上一插,加上一些浮光掠影的只言片语,就大致构成印象里的一个人了。然后,就和昨天流行的“学XXX的孩纸你伤不起”一样,谁在干点啥,其实谁都不了解。
最后总是归于一些表面的标签的片断的印象流东西。
这挺正常,谁都没权利要求别人来彻底了解自己。
本来,被误解和误读是人生最不可避免的义务之一。
许多压力,其实来自于外界“热烘烘的气氛”.
在那个你所认识的小圈子,或者,你想像出来的小圈子里,
你希望自己显得强大,你希望自己受到重视,然后开始顺从外界的标准。
阿甘在电影里说,人需要的钱很少,多数只拿来炫耀。
这话我国也有,家财万贯,只睡六尺床,诸如此类。所以我一直觉得:
“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是个很广义的范畴,
可以包括所有“我希望我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的尝试和努力。
甚至摆出一副“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有时也会无意间变成一种姿态。
聪明人会懂得利用这一点,不那么聪明的人常会在“我是一个我自己很满意的形象”中快乐着。
人是一种善于自我暗示的动物,所以类似情结必然多多少少存在,只是自知或不自知而已。
说到底,是自己太懒惰,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而整天去评论别人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