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2005年9月,中国颁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标志着直销行业进入牌照监管时代。从2006年雅芳获得中国第一张直销经营许可证,正式开启直销企业的“合规时代”。近二十年间,商务部共发放了92张直销牌照,而到2025年,拿牌企业只剩86家。 二十年间,优胜劣汰。有的企业折戟沉沙,昙花一现;有的似黑马突围,势不可挡;更有强者历久弥新,始终屹立潮头。直销牌照在20
近日,有博主发布视频声称“无法监管的直销已成为诈骗传销的护身符”,并将直销模式定性为“监管漏洞替代品”“诈骗温床”。这种论调看似痛陈时弊,实则混淆概念、忽视法治,更忽略了直销行业在规范监管下已发生的深刻变革。这种观点存在诸多片面和错误之处,我们需要理性分析,还原直销行业的真实面貌。博主核心观点 该博主在视频中抛出了一系列偏激观点。在监管层面,其认为直销“披着合法的皮,顶着制度的壳,活在信息黑
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各类直销企业的问题。从知名的大型直销企业到一些小型的地方直销公司,都面临着被打假的局面。打假者通过调查取证,揭露直销企业在产品质量、宣传内容、经营规模等方面存在问题。据小道消息,辽宁某某生物因虚假宣传曾被索赔上百万,广东某某因产品非法添加被索赔和举报。 直销企业为什么容易被盯上? 1、虚假宣传成风 许多经销商为了追求业绩和利润,往往在产品宣传上夸大其词,他们利用消费者
7月11日,省、市、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对盘龙区部分直销企业进行走访,并开展直销企业信用分类评价工作,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直销市场秩序。 直销行业的信用建设,始终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从历年实践来看,企业信用分类评价管理已成为常态化监管手段。对于直销企业而言,信用高,能在监管环境中轻装上阵、聚焦发展;信用低,则会面临重重制约,
就实说,想要讲好中国直销的新故事,让直销从事业导向向美好生活导向转变,面临的挑战重重。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的转变 现行的主流的事业导向的路径,在过去的35年时间里,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成功,大量的直销企业和系统领导者从中收获了结果。 现实的成功,加上长久以来的行业共识,让事业导向的观念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直销从业者的内心当中,想要转变,当然千难万难。 但中国经济从20世纪90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这部关乎14亿人日常生活的新法,多项条例的修订直指社会热点问题:包括考试作弊、组织领导传销、妨碍公共交通工具驾驶、调整对未成年人不执行拘留规定、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厘清正当防卫法律边界等。 对直销行业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将“组织领导传销”明确列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 新修订条例明确规定
什么将推动未来10年直销行业6.9%的复合年增长率?什么因素又在挑战着直销行业的诚信?一份最新行业报告带你了解全球直销的竞争和发展态势… 三月底,一站式数据报告平台market.us发布了最新的2025全球直销行业数据报告,这份多达381页的报告,从全球市场规模、份额评估、增长分析、客户类型、产品结构、竞争态势、新兴趋势、发展预测等等数十个方面,对当下乃至未来十年的直销行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
2013年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神话”到2023年直播间里的“全网最低价”,微商这一中国特有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黯然退场的完整周期。它的兴衰不仅是一段互联网商业史,更折射出社会资源重组、技术迭代与人性博弈的深层逻辑。 左中括号草根逆袭:微商崛起的四大支点左中括号 1.社交红利与信任变现 微信生态的私域流量池为微商提供了天然温床。朋友圈的熟人关系链、微信群的低成本传播,将社交信任直
一、供应链成本压力倒逼模式重构 (1)进口原料成本传导 部分直销企业依赖进口的保健食品原料(如乳清蛋白、维生素制剂)和化妆品基料,若被纳入加税清单,叠加34%关税后,企业采购成本可能上升20%-30%。以某胶原蛋白直销品牌为例,其核心原料进口成本占比达45%,关税上调将直接侵蚀其15%以上的净利润空间。 (2)海外产能布局加速 部分直销企业可能效仿制造业“东南亚建厂”策略,
2025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犀利曝光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领域九大乱象,如网络虚假抽奖、食品安全隐患、消费品违规翻新、互联网隐私泄露等。这不仅为大众敲响消费警钟,更促使社会消费行为、行业规则、监管体系发生深刻变革。 “3・15”后,食品相关领域迎来多项重磅法规及标准更新,内容涉及食物营养规划、食品标识管理、食品安全举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多个关键层面。直销企业作为这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