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本人原创QQ(1010818056)空间主页
点击进入
近期专注研究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课题和参与到企业转型的实际操作中,其间深深体会到在这个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经历的痛苦和转变的困难。
用两个词来表达可能你也有体会,一个词叫“改革”,一个词叫“革命”。
“改革”是渐进性的,“革命”是颠覆性的。无论是以“改革”的方法还是“革命”的方法,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让这两个进程和过程异常艰难。所以,“痛苦”和“困难”是必然的,其程度的大小,结果和成果的评估,也是阶段性的,没有“成功”与“失败”的评判,更没有标准化的参照,一切,在“转型”中,曲折前行。
传统之所以传统,是因为相对的固定化。
企业之所以运行,是因为相对的系统化。
转型是对传统的挑战与改善,更是对系统的升级和格式化。然而【必须转型】的命题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又对转型提出了历史和现实的问题。
“要么触网,要么触亡。”(张瑞敏)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马云)
【必须转型】再加【别无选择】
成了传统企业不仅要面对,而且无法逃避的事实。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企业转型的方法和路径。
一、【“必须”的“必”】
1、主体,谁来转型?做为企业,老板是转型的第一责任人和行动者。转不转型不是学者的责任,也不是专家的事。转型者,是企业的投资者,拥有者,领导者,管理者,参与者。
2、必要性,有多么重要?做为企业,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生”与“死”的问题。除非,你任其生死,不来处理。那么,转型是环境和发展的要求,你必须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本人原创QQ(1010818056)空间主页
点击进入
二、【“必须”的“须”】
转型的条件是什么?
1、所有与转型相关人的决策、支持、参与、行动、执行、考核与改善是保证转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所有转型进展过程的方案落实、评估、绩效、成果是转型的整体效果的保证和充分条件。
三、【“转型”的“转”】转型转什么?
1、转变思维
转变思维表面上看很简单,意识的转变或是在“一瞬间”完成,这是表象。意识层面还有“文化”“价值观”“思维习惯”的因素,这些会在“一瞬间”转变之后,出现“不间断”的重新“干扰”,使转型者不断的产生“不相信”、“不信任”、“不认可”、“不支持”、“不行动”、“不坚持”、“不接受”“不习惯”或者“抗拒”、“阻碍”和“逃避”的心理状态。
2、转变模式
模式的改变,最大的困难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新的模式一定会影响到传统模式的“利益格局”,这在转型中是最大困难。转型的共识达成难,而转型中的利益得失才是系统的人的现实障碍。
3、转变流程
流程是工作的方法和执行的环节,流程的改善和创建决定了转型企业新的运营方式。
新的流程,由新的人,新的团队,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服务行为来完成。“习惯”的力量在新流程中并不是一日而就,需要强大的执行动力、管理能力、行为能力和监督考核的同步实施。非一日之功,而随时可能返回到老的模式中去。
四、【“转型”的“型”】
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企业移动互联网化会表现在如下几点:
1、是否尊重个体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足够的尊重个体空间,无论是客户还是员工。
2、是否自愿组群
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和社交特点是群体化、自组织、无权力影响力。
3、是否自由开放
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文化是自由选择,开放的系统和平台以及社交关系、组织关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本人原创QQ(1010818056)空间主页
点击进入
4、是否互生利他
移动互联网的客户价值、团队价值、众投众筹、消费参与等都是建立在利益链条之上。
5、是否跨界整合
移动互联网是生活与工作,平台与产品,消费与投资,技术与人性的生态系统法则。
6、是否社会化
科技改变人群,人群改变文化,文化改变商业,商业改变资本,资本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环境。大道无形,商道有型,你我同行,共赴前程。
让爱与和谐、美好不断传承……
更多内容请访问本人QQ(1010818056)空间主页
http://user.qzone.qq.com/1010818056/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