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
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地停在我面前。这一停,就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的份子钱,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
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于是打算继续和他交谈下去,也用来打发在路上的无聊时间:“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太强了,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像出租车司机,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于是继续问。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
司机继续说:“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像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 to othersshoes”。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她进啊。”司机越说越有兴致。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油价又涨了,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自己将永远不能得到提高。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
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
我们反思一下,谁把自己的行业做到出租车司机这样精确的分析?你如果能认真的看完这个文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常常感觉工作里只有工资能给自己动力。其实动力才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