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黑方略一不发大财,誓不罢休
经商的目的就是赚钱
把脑袋变成钱袋
富商巨贾,宁有种乎
越穷越想成为有钱人
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
有志者事竟成
义无反顾,永不退缩
创业成功并不难
找个引路人
忍耐是成功之道
要有一点乞丐精神
厚黑方略二借鸡生蛋,借梯登天
天下之财为我所用
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打开银行大门的钥匙
利用别人的钱起家
有信用就能借到“鸡”
在公司内部筹集资金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借助外力盘活资金
依靠政策赚钱
借助名人的影响扬名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收买对手为己所用
厚黑方略三弱肉强食,迳者生存
商场上只有永远的敌人
踩着对手的尸体前进
杀人莫见血,见血非英雄
两军相逢狠者胜
不要畏惧强大对手
小鱼也能吃大鱼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船小不闯大风浪
抓住对方的弱点
置之死地而后快
对竞争对手保持戒备
竞争方显英雄本色
厚黑方略四赚钱有术,见缝播针
确定自己的赚钱方程式
选对方向,一定赚钱
开创出第三百六十一行
小本也能赚大钱
投资要乘虚而入
看准赚钱的目标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
做发挥自己长处的生意
女人和嘴巴是两大财源
一笔生意,两头赢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寸土可收获寸金
厚黑方略五开源节流,精明理财
企业家也是理财家
当家不理财,等于瞎胡来
充分发挥资金的力量
把钱用在点子上
赚钱的徒弟,守钱的师父
有钱也不要太张扬
降低进货成本
尽量减少意外开支
没有钱也能做广告
发大财不拒小利
刺激资金良好运转
有钱不置半年闲
厚黑方略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信息灵,百业兴
信息满天下,专寻有心人
做“信息战”中的胜利者
信息搜集诸多方法
不拘一格获取信息
慧眼发现新信息
要想生意活,必须信息灵
善用信息发大财
为获商业机密无孔不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抓信息要抓关键
开辟更多的信息渠道
厚黑方略十七兵贵神速,人贵敏锐
处处留心皆生意
慧眼捕捉商机
机会来临时狠狠抓一把
知道到哪儿找机会
为人之所不为
能人之所不能
把握住万分之一的机会
让头脑时刻清醒着
在司空见惯中找商机
寻找大公司的空当
洞察危机的预兆
当断不断,反遭其乱
厚黑方略八秤心斗胆,方成大事
不拼难以赚大钱
经营者要敢于冒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
赚钱的直觉与胆量
怕失败者必败
冒险前听听这些建议
多谋才能善断
不要盲目扩张
生意并非越大越好
决策不是赌博
慎重考虑后再作决定
厚黑方略九与人为善,因人成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下下人有上上智
士为知己者死
尽力避免内讧
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
冤家也要好好对待
与大老板做朋友
生意场上的人情投资
赢得金融界的信任
不与新闻媒体对抗
厚黑方略十钩心斗角,讨价还价
谈判桌上不厚不黑不行
不打没准备的仗
谈判的要领与策略
开价要高,让价要慢
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让步
适时大胆说声“NO”
避免陷入被动
鸡蛋里面挑骨头
给对方挖个陷阱
谈判为赚钱,也要学防骗
谈判中的“运动战”
黑脸白脸软硬兼施
收帆好在顺风时
厚黑方略十一名声在外,客来四方
好名字先声夺人
巧用商标赚大钱
品牌就是承诺
喊出响亮口号
学学王婆会卖瓜
寻找广告宣传契机
广告帮你创造奇迹
让广告富有人情味
狐假虎威,一举成名
利用法庭做广告
制造新闻效应
借助运动会扩大知名度
厚黑方略十二三寸之舌,口灿莲花
推销商品先要推销自己
九种不受欢迎的推销员
优秀推销员的七张王牌
牵着顾客鼻子走
用好三寸不烂之舌
适当施加心理压力
不成交誓不罢休
让顾客认同你的歪理
应对不同情况的顾客
幽默一用,财路开通
时刻掌握主动权
把握好成交机会
厚黑方略十十三深入人心,投其所好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缩短与顾客的心理距离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不同年龄的顾客不同对待
将心比心吸引顾客
穷人的钱也好赚
对女性顾客表示亲昵
盯住青年消费者
抢攻银发族市场
巧用顾客好奇心
眼见为虚,手摸为实,
只用换汤无须换药
厚黑方略十四舍得小利,钓得大鱼
羊毛出在羊身上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用小礼品作敲门砖
满足顾客的癖好
宽容对待顾客的过错
顾客是上帝也是朋友
不让顾客吃亏
舍小利钓大鱼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方便别人,就是生意
让一分利给顾客
让顾客永远满意
厚黑方略十五创业新路,走上财路
赚钱就得出新招
多动脑筋,多出新品
产品创新五大技巧
人人身上有创意
用新产品创牌子
小改动,大赚钱
好“点子”可点石成金
创造是求生的最佳手段
服务也要多点花样
出奇制胜,发财之道
敢于“异想天开”
创新立意发大财
厚黑方略十六人走正道,剑走偏锋
赚钱不妨使出歪点子
找个托儿唱“双簧”
找个“替罪羊”
制造假象为己生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利用好女性的资本
提高警惕防泄密
了解花招免受骗
下篇
……
上篇
厚黑方略一 不发大财,誓不罢休
经商的目的就是赚钱
中国有句俗语:“钱字有两戈,伤尽古今人。”此话把“钱”字的形象表达清楚了,更把它的含义说得淋漓尽致。那“戈”是古代的兵器,“钱(钱)”字是由“金”和两把“戈”组成的,即指“钱”是靠武器维护着或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为了“钱”,古今中外多少人伤透脑筋,伤尽劳力,伤尽情感;亦有多少人为其折腰卑膝,以灵魂肉体相换;亦有人视“钱”为粪土,绝不沾一切不义之财,绝不为铜臭折腰。这种观点自然慷慨激昂,深入中国老百姓之心,但对于商道来说,这句话无疑与其的基本精神相悖相离,商道的基本准则就是赚钱第一,怎能视金钱如粪土,又怎能轻视和逃避其中的“两戈相击”,即战斗呢?
犹太人哈同,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或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他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了一份看门工作。要换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的感觉。另外,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明,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这正如曹操所说的:“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他认为自己的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相对来说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