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首页
日志
博客主名片
发表日志
创建博客

泛爱众: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013-10-14 23:48󰄲0 󰋇 1042 次

【解说】对大众有关怀爱护之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无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仁慈之心,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故事1

天堂与地狱

有一个人遇到了小天使,小天使跟他讲:“我带你去看天堂和地狱。”这个人就说:“好,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看到一排长桌子,桌上有很多菜,两旁都坐满了人,他们正准备吃饭。统统坐定之后,每一个人手里拿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开始吃饭后,所有的人拿起筷子夹起来,拼命要往自己的嘴里送,结果这些筷子都碰撞一起,菜也没法夹起来,掉落满地,所有的人面目都很狰狞,不断地怒视对方,每一个人不仅是筷子打架,眼睛也在打架,内心也在打架,惨不忍睹,令人不忍看下去了……

他们又到了天堂,这个人赫然发现,桌子还是那张桌子,桌上还是那些菜,两旁也是坐满了人,筷子还是一公尺长。开始吃饭后,所有的人菜夹起来,都往对方的嘴里送,大家配合得很好,每一个人都能吃到东西,和颜悦色,其乐融融。

从以上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念是自私自利,就下了地狱;一种念是处处为人着想,就上了天堂;天堂跟地狱只一念之差。

古人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不仅是爱人敬人之心,还要爱惜物命。

在西藏草原上,有许多藏羚羊。有一天,一个猎人看到一只藏羚羊站在那里,他马上拿起了猎枪就做好瞄准的动作。这时,这只藏羚羊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猎人,突然它的双膝跪在了地上。这个猎人非常惊讶,他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场面,不过他还是扣了板机射死了这只羊。他把羊的肚子剖开一看,原来这只羊怀孕跑不动了。它这一跪是祈求猎人饶了它的孩子。这个猎人看到这一幕,自己的内心相当震撼和后悔,从此他就把猎枪丢掉了,再也不杀害动物了——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

一个猎人看到一只老鹰,这只老鹰抓着食物,飞到巢里放下食物就飞了出去。这个猎人很惊讶,就等它回巢。后来这只老鹰飞回来时带着一只年纪很大的老鹰,一看就知道是它的母亲,入巢后这只老鹰就含着刚才获取的这些食物,一口一口地喂它的母亲。这个猎人本来要射杀它,看到这一幕,他悄悄离去了。

白居易曾写了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娥不点灯。”何其仁也!动物固然如此,何况我们人类!所以我们要善待生灵万物,善待社会,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彼此尊重,相互关爱。

 

〔故事2

新加坡的“国宝”——许哲

许哲女士,1898年出生于中国汕头,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90岁学佛,100岁用功学中文,101岁皈依佛门,被新加坡政府誉为“国宝”。许哲的生命经历是很特别的,她的各种学习都比别人晚了一步,但她却付出比别人更多对生命的热爱和真诚,可以说她是全世界终生学习的最佳代言人。在47岁那年,她到英国读了四年专业护理,而就读的学校当时只招收1725岁的学生入学,她大大超过了求学年龄,如何使校长收她这名老学生呢?她说,她写一封信给校长,说明她发愿终此一生,把整个生命奉献给穷苦人、病人,而为了更有效地照顾他们,所以她必须懂得医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校方破例接受她的超龄入学。

158×176  266×180
她一生的行善奉献是这样开始的:1933年她担任英国驻香港通讯社秘书,有一天,在朋友的邀约下到一家高级餐厅吃饭,那是一家装潢华丽的餐厅,柔美的灯光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晶莹剔透的高脚杯盛着香醇美味的葡萄酒,用餐情调格外浪漫、愉悦。吃完饭走出餐馆,带着愉快的心情行走在萧萧的夜风中,突然,她发现一间旅馆墙脚边站着一个老人。在昏暗的灯光下,那老人显得特别瘦弱且饥饿得发抖。那人伸手向她乞讨,指甲又脏又黑,她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着实地猛刺了一下,她想,为什么我可以喝白兰地,而他却饿几天没饭吃?刚刚的那一餐饭钱,可以让许多穷人吃好几天。从那天以后,她不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她认为如果还是和以往一样,那多花一分钱,就都是掠夺我兄弟的钱。

从此,许哲女士开始了她充满大爱的一生。她认为:助人不应分种族、国家和宗教,大家应视他人如自己、视天下如一家;视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人。当然,这种事须发自内心才行。我没有权力要求他人也那么做,我只能身体力行。那时候,许哲居士已经106岁了,不但不需人照顾,自己还在照顾二十多位比她小二三十岁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们。每个月定期分派粮食给他们,也为他们缴房租、水电费。当她到各处分发红包给受她照顾的老人时,她说他们给自己最大的礼物,就是他们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使她年轻。她说:“我是最开心的人,他们每个人只有一份开心,我有二十分开心。”

人家捐给她几十万台币,她也从来不花在自己身上一分一厘。她说:“我从来不买衣服,穿的衣服都是从垃圾筒捡回来的。能穿的,洗一下就穿;不能穿的就修改。我看到世间还有很多穷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我要去买一件衣服太浪费了,觉得对不起那些苦难的人。在我自己住的房子中,除了书桌及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母亲的相片外,其他的什么摆设都没有,厨房多半是烧水用的。有些社会人士送纪念品表扬我,有的保存起来,有的丢掉了。有人给我照相,照了就撕掉,留这个没有用,这些东西是累赘。”

不仅如此,她在1941年之前,用自己的劳动辛苦赚取的薪水,她也说不是她的。她说:“我为什么有体力,有健康去赚钱?全赖上天给我的,现在自己有健康体力,上天照顾众人,我当然也要帮助上天照顾人,一切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她的心量之大,少有人及,她所布施供养的范围,小自即食面,大至一家人居住的房屋,她都布施。十几年前,她的姐姐去世后,留给她一笔遗产,她把遗产悉数用于布施,买了十几栋房子,给当时急需房子住的贫困老人及破碎家庭。

有人问她,你所照顾的老人当中,有脾气很不好的,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做?她说:“我会静静地握着他的双手,对他微笑。”她又补充说,“对于那些骂我的人,我会念很多‘阿弥陀佛’回敬给他。”她解释说:“人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骂人,是因为他内心磁场紊乱,我发善念希望能帮助他,把他心里面的脏东西去掉。”许哲女士曾信仰过天主教,她皈依佛门,天主教的教友们见她看其他宗教的书,问她为什么看魔鬼的东西?她说:“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我的宗教信仰是‘爱’的宗教,永远爱世人,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这是我的宗教信仰。”

除了关怀老人,她也收容、照顾孤儿和受虐儿童,供给这些孩子食宿、读书。她认为,没有坏的孩子,只有需要爱的孩子,孩子因为没有爱才会变坏。这些孩子长大后,有人知恩图报,一生视她如母,恭敬尊重;也有人忘恩负义,在社会上有了名利和地位之后,便瞧不起她,即使路上相逢也视而不见。对此,她笑笑说:“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像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给他喝。他们记不记得我,不重要。”

许哲居士博爱的精神得到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被邀请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言,并接受许多的采访。面对这些荣誉,许哲也是这么平和地说:“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这是一种本能,我从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成就!”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德蕾莎修女说自己属于耶稣的心灵,而许哲倾尽一切,爱一切服务一切,毫不保留!这位人间义工、永远的学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她说:“我们曾经孤苦无依过,我希望没有人会再受那种苦。”她是世界人,她的爱属于全世界。

  智慧小语:当一个人能够放下小我,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的时候,就没有悲伤,内心流淌的只有源源不断的爱。我们应该学习许哲,关心整个世界,关心所有人们,用爱的力量把你周围的世界照亮。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