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面的变化:
过去
直销行业内的产品主要以健康食品、健康器械、个人护理用品,日用品等方面的为主,且今天还占有很大的部分,但也出现了很多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健康检测,网络电话等)和虚拟产品(远程教育,书吧)这类的直销公司,无论现在做得如何,但可以预见,将来会有很多方面的产品或服务透过直销的模式到我们身边。这些产品将会根据满足我们人的基本需求和深层需求来定消费群。
产品作为一个工具要符合以下条件:
A、产品的市场性(是不是必须品还是观念型产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是深层需求)
B、产品的合法性(是不是有产品有相关证号及批文)
C、产品的实用性(产品的实际效果和见效周期决定产品自身的复制能力)
D、产品的价值性(产品的价位是不是有大的客户群,不一定是低价就好,产品的价值高不高)
三、制度方面的变化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忆下(直销或传销的定义),直销是一种将产品省去中间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营销方式。
这里面的精要是消费者生产消费者——消费赚钱,而不是销售赚钱。
但现今有很多公司在制定制度时或运作制度时没有考虑到了这点。可以说现在中国很少有不卖产品的公司,很少公司没有要求业绩压力,消费压力,绩差,折扣等。这些看似是为了促动消费者的热情,但却根本上制约了消费者生产消费者的积极性。这些做的大多数是以经营者的身份出现,于是就导致了经营者存货,四处奔走。
试想,假如看到你的朋友做直销做成这个样子,你可能只会因为产品好而去消费产品,那么很多消费者都这样想时,这家公司能做大吗?说实在的,这样的制度这是利用了倍增排线来做的销售制度,并没有达到直销里消费者生产消费者的目的,所以注定是做不久的或做不大的。过去我们在身边出现的只有一两家公司,这些公司可以利用人们对直销无知而在一定时期内取得大的发展。那是历史原因,但今天和以后绝不可能重现这种情况。
直销要做大,只有调动每一个消费者的热情,把现在直销制度由销售型变为消费型,才能让每个消费者简单的复制。
区分是销售型还是消费型制度时有一个要害的就是:有没有业绩压力,有没有消费压力,有没有绩差,有没有折扣(造成积货和在网上折价处理),有没有推荐奖(造成抢线),有没有学习压力及奖金的沉淀成数的多少。
消费者是公平的,他们不是每个都有能力来完成业绩,达到消费,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来参与公司繁多的培训。很多人不做直销的原因不是认为直销不好,而是认为难做,其实就是市场制度不好的话,好的产品不一定能赚钱。
另外,现在很多公司号称发出60—70%,那是按照网络图理想的情况设定的,但实际上有很多情况下不可能按理想情况倍增,实际发出比例不会超过50%,造成很多沉淀。所以我们把制度给到高分并不是说我们是制度炒作份子,而是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今后很多人都会看制度的,很多人会选择消费型制度的公司来做。
梁总QQ:92118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