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年的遗留人马遇上更难就业年
- 2014-03-24 10:02
- |
-
浏览 8255 次
这是杭州万塘路上的一个普通居民区的商业楼。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位于二楼。

窗明几净的房间内,求职者正在浏览招聘信息。
旅社前台上,放着几大本笔记本,满满的都是求职者在临走前的感激之言。在公共区,两个学生模样的人坐在红色沙发上边看电视新闻边讨论时事。往里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左右都是房间。每个房间的门口放着一个垃圾桶,不少垃圾桶里还残留着方便面的包装袋。走廊左侧的公告栏上贴满了捐助求职者的企业和受捐者的信息。
推开一扇门,只见左右各有两张高低铺。男生小王和另一位室友躺在床上抱着电脑投简历。而矮矮的床边,一个行李箱,一个书包就是全部家当。由于大部分求职者都外出了,走廊里回荡着门碰门的声音。
傍晚6点,求职者陆续回来了。众口相传的,都是这一天各自的求职遭遇和收获。深夜,这里终于一片寂静。由于白天跑得太累,几个女生都鼾声如雷,磨牙声也随之传来。
继去年的最难就业年(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699万)之后,今年又迎来了更难就业年(预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727万),求职旅社的入住高峰期也提前了两个月来临。而对于那些异地来杭州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情况更是糟糕。较长的求职周期让他们必须在杭州住上十天半月才能找到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无奈只能找最便宜的大学生求职旅社。也正是求职旅社,承载了他们最多的求职坎坷。近日,时报记者入住万塘路上的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零距离了解这些求职者的辛酸求职路。
最难就业年遇上更难就业年
旅社入住高峰期提前了两个月
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的运营经理余愉快说,由于去年是最难就业年,有不少大学生没能找到工作,一直延续到今年还在找。也有一些是由于工作难找,在毕业时随意找了一家公司,到今年,也要开始跳槽。最难就业年的遗留人马遇上更难就业年,压力更大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携职的入住高峰期提前了两个月左右。据余经理了解,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意识到了今年就业状况的严峻,提前放学生出来找工作,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提倡经济独立,不愿意问家里要钱。
小王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入住携职已经一周了,他告诉记者,从找公司、笔试、到一面、二面,至少也要10天。如果住普通旅社,光住宿费就要1000元。此外,每天在吃饭和交通上至少要支出40元,10天就要400元。也就是说,在一个公司的招聘周期内,需要花费1400元左右。而住在携职求职旅社,每个床位只需28元,再加上吃饭和交通成本,10天大约只需680元。
虽说住宿费低,但是,在该有的卫生设施上,正规的求职旅馆也一点都不敢马虎。携职的余愉快指着一道门说:“你看那边那道消防门,要好几万。消防局规定必须得装,所有的工作人员还要参加消防培训。你再看我们的窗帘,所有的都是防火的。而且每天都会有阿姨来房间免费打扫卫生,整理床铺。”余经理还说,每位入住人员都要登记身份证,携职也是直接和公安局联网的。携职是经工商局正规审批的商住房旅馆,虽然和我们想象中拥有大软床、沙发和独立盥洗室的旅馆不同,这里只有硬板床、木板凳,但是它在安全、消防、卫生上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
帮6000多名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求职旅社还有求职服务提供
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的创始人温少波说,携职除了卖床位,更重要的是提供求职服务。
携职有一个“善行28”的活动。记者去的那天,正好遇到猎聘网的员工李桃桃和另一位同事。两人说,她们是以个人的名义来给携职“善行28”捐款的。即以公司或者个人的名义,给携职捐赠28元,携职就会将捐助方的信息贴在墙上,如果有大学生遇到经济困难,就可以揭榜,将自己的信息添在右半部分,就可以免费住一晚。另外,在携职,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免费住一晚。
携职还可以帮忙发布免费的招聘信息,求职者可以将简历发给携职,工作人员会根据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推荐给合适的公司。此外,还有就职培训、人事代理等。
到目前为止,携职已经累计帮6000多名大学生找到了工作。温少波也表示,携职还有很多项目在酝酿中,包括毕业旅游等都在设想中。
温少波说,去年就有五十几批人来携职参观、学习,提供帮助。他希望,在就业更难季,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异地求职者。
杭州还有其余40余家求职旅社在网上有搜索信息,但是大多数入住率都不高,这与能提供的求职服务有限有关。
学校和就业之间的坎 被求职旅社慢慢缩小
“刚开始步入社会,没有阅历、没有金钱,大学生求职充满了困难。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虽然也会提供就业培训,但是在学生就业方面,毕竟还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确,在高校和就业之间有一个鸿沟。而求职旅社的存在,只是让这个鸿沟变得更小一点。“希望能见到更多的正规求职旅社,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去帮助这些求职旅馆,可以让大学生找到家的感觉。”黄老师说。
浙江中高控股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张苏宁在了解了大学生求职旅社后表示,这样的旅社是以什么类型来定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给求职者提供一个安全、便宜的住所,同时能给求职者提供一些招聘信息,这是非常不错的。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它是一个大家互相抱团取暖的地方。甚至,站在企业的角度,也可以去关注这些正规的求职旅社。因为,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多,招聘者也多,没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彼此。如果企业能深入这些做得比较好的求职旅社,那么,企业能找到合适的人的机会也会大一些。
●记者体验
新的一天从起床找工作开始 在旅社也能找到姐妹般情谊
记者入住那晚,正好住在公共卫生间旁的房间,旅社内的动态消息一清二楚。隔壁宿舍来自桐庐的小可(化名),入住比我早两天,但是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让全旅社的人都很羡慕。
她的一天是从手机中的那一声——“起床找工作了”开始的。这是她和其他几个室友一起录下的,为了激励彼此都能早起。每天,关掉闹钟,小可和其他几个室友就开始在手机里浏览招聘网站,看看最新讯息,看到好的就讨论下。
前天,小可接到了之前联系过的公司打来的面试电话。昨天早上8点,小可在公共洗手间洗漱完后就打开行李箱翻起衣服来。
室友躺在床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帮她做“参谋”:“上衣太紧了,肉都出来了。”“要不试试我那件小西装?”“隔壁以铃和你身高差不多,她好像今天没面试,我找她去。”说完,小可的一个室友就穿着秋裤跑到隔壁敲起了门。
9点,小可的室友雅雅帮她化了妆。不一会,面试的衣服和鞋子也都借到了,于是,她利索地出发去面试。
下午2点,小可的高跟鞋声音在走廊里响起。推开宿舍的门时,小可一手拎着一个肯德基全家桶,一手一大袋水果,对着室友喊道:“姐妹们,祝贺我吧。我,成功了!”
而这,是小可来杭州半个月来第一次在吃上花这么多钱。每天,她都和室友去外面打包几个菜,围着小桌一起吃,或者是吃个泡面、面包。今天这一顿相当于是她三天的伙食费。
很快,消息传遍了附近的几个房间。大家都围在了小可身旁取经,小可便像相声演员般开始了:“话说我进门那一刻,一排面试官齐刷刷抬头看我,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这时,旅社的“大家长”管理员也闻讯而来,边开玩笑边祝贺。
小可是读武汉大学图书管理学专业的。今年,是她第二次考研了。可是,复试还是差一口气,无奈之下,只好打起精神找工作。“去年这一年,我在杭州边打工边复习。晚上不到12点不睡觉。第二天,6点就起床了,到单位大概7点一刻,可以看半个小时的书,后来,实在没时间就辞职了。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问我,如果今年考不上,我明年会不会继续考,我说,无论怎样,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吧。”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沈娇丽 文 顾一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