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首页
日志
博客主名片
发表日志
创建博客

市民购买保健品需认清,勿让夸大宣传忽悠

2012-11-29 16:46󰄲0 󰋇 665 次
    保健品主要起到保健功能,但是市场上许多保健品夸大其词宣传有治疗各种疾病的功能,误导消费者,严重的甚至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保健品与药物有哪些区别呢?很多消费者并不能详细的区分两种。     
    保健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在于,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可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而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可如今,保健品的广告基本是铺天盖地,降低血糖血压、增高提智、补钙抗癌……各种功效五花八门,把保健品吹得几乎是无所不能。而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出台,因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购买保健食品需小心谨慎
    市场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现象严重     
    “小学生视力下降、老人眼花用香杞”、“灵芝菌丝体可调节免疫力、抗肿瘤、抗放化疗副作用,抗病毒感染”、“细胞防御精华可降低癌症危险因子、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目前,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不同种类的保健食品,这些保健品价格低则上百、高则上千,所宣传的功能更是让人心动,延年益寿、一吃就灵等,事实上,各种保健品真的有如此神奇吗?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3家大型超市和5家药店,并随机采访了14位前来购买保健食品的市民,其中65%的市民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的信息都来源于广告,“大品牌才值得信赖。”不少市民表示,并对产品的期望值很高。     
    其余部分市民则会在购买现场,听推销员介绍或观看保健品外包装来判断。而对于保健食品的功能到底如何,大家均认为,各种保健品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并不清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希望能通过保健品对病人表示关心,或为老人补充营养。     
    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介绍,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有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品、营养品、滋补品等都是保健食品的俗称。保健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确实具有一定功效,但功效是缓慢、隐性的,比如,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而不是能治疗某种疾病等。     
    那么,市民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该如何知道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否是夸大宣传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科科长张喜文表示,目前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夸大产品的适用人群     
    夸大产品的适用人群,并暗示该保健品为正常生活或治疗疾病所必须使用的产品。例如,仅在广告中提到的“XX产品是送亲友或孩子的嘉礼”或“经常喝XX产品,可提高孩子记忆力”等。     
    2、宣传疗效或暗示疗效     
    宣传保健食品的疗效或暗示疗效,将其与药品混淆,宣传其医疗作用。如“严重胃病急需XX产品”、“XX产品抑制肿瘤见效快”、“靠XX远离并发症”、“治疗某病,请天天服XX药”等语句。     
    3、理念数据胡编乱造     
    胡编药品机理,乱造产品概念,也是保健食品经销商的一个手段,通常采用编造实验数据,编造所谓的科学和研究发现等手段,如“肿瘤新生血管抑制理论”、“X元素已经成为抑制肿瘤之王”、“高血糖不降的毒糖并发症”等。     
    4、夸大陈词“吓你没商量”     
    有的经销商则会夸大健康状况的不良程度,夸大不良状况的实际后果等,给消费者一种不使用该产品,会有不良后果的假象。如肠道始终处于疲惫状态,将最终导致便秘、宿便、色斑、口臭心情烦躁等后果。     
    保健食品监管无法可依     
    当前市场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现象严重,与监管乏力不无关系,可相关单位对此现象只能是有心无力。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显示,对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至今《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仍未出台。     

    目前适用于食品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其食品标准中都没有保健食品类别,产品企业标准管理不明确,直销保健食品是监管盲区,导致地方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文章来源:http://www.wisdsoft.net     http://www.jtfund.com

已有[0]条评论。

日志分类

最新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