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直销观点 󰊯 正文

公益是直销企业的“遮羞布”?

2013-03-23 15:27󰄲161

  一方面,涉嫌传销、产品质量、夸大宣传、跨区经营、恶性竞争等企业不当行为的负面话题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扶贫捐款、爱心助学等企业慈善行为频频“上镜”。当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把“社会责任”这一口号挂在嘴边时,人们开始怀疑公益成为了直销企业违规丑闻的一块遮羞布。

  对于生意人来说,公益慈善活动是个赔本买卖,承担社会责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直销企业一桩桩“善举”,是赔本赚吆喝还是一俊遮百丑?

  直销慈善背后的质疑

  在财源滚滚的同时,直销业却在遭受社会前所未有的质疑和诘问。

  2012年12月16日,首届中国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发布的《中国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直销持正面评价的只有51%。尽管直销行业近年加大了行业公众形象的建设力度,但只有47%的人认为行业形象得到了改变。

  中国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论坛称尽管直销行业正在积极地释放正能量,但是因为缺乏与公众良好的沟通,没有被公众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直销行业的误读,或者被低估。直销行业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比应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但公众眼里津津乐道的慈善公益,往往却并不是直销企业,甚至权威机构统计的时候,也会一定程度上忽略直销行业的贡献。

  要重新挽回被曲解的直销印象,首先需要构建直销业的信任。于是乎,公益投资这种手段,也就成为企业生存的一种营销方式。如安利和天狮,自1998年以来在公益活动中仅现金的捐助就分别达到了1.38亿和1.31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各种物资的捐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正在努力行使“社会责任”的诸多直销企业也都有着类似的“善举”,这是他们取得政府信任和公众信任的必经之路。

  慈善也好,公益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提高企业美誉度,增强企业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给外界传达一个本企业有实力的信息,增强员工和消费者的信心。公益行为是一项社会公关活动,通过无偿的举动建立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是公益营销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为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企业也都应该回馈社会。安利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把提高企业声誉作为参加公益活动的唯一目的。”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黄德荫这样表达了安利人的公益观。2011年之前,安利积极参与了关爱儿童、志愿服务、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公益慈善活动。截至2010年底,安利(中国)已累计捐赠或赞助款项5.1亿元,参与实施公益项目超过6500项。安利的负责人说,市场发展到哪儿,公益行为就做到哪儿。

  直销企业的红与黑

  企业家乐善好施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抹杀其已经作出的努力,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社会责任”这一口号挂在嘴边,而被揭露出来的企业质量和诚信问题始终不见减少的时候,人们有理由相信,一些企业口中说着“履行社会责任”,手上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儿。

  上海富迪在公益捐助中是个阔佬,开展多项慈善公益项目,为贫困家庭、残疾人、身患重病的儿童、贫困学生以及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受灾区、广西旱灾区、甘肃玉树地震区的受灾群众大把大把花钱,其实际控制者美国富佑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怀德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2012年年底,其又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价值千万的女性用品。

  但是,富迪一直深陷在违规的各种丑闻中。

  业内人都知道,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被涉传拿牌无望的月朗国际瞄上,且通过全资收购后,月朗国际借富迪得以获得直销身份。2011年富迪推行了易富宝计划,以易富宝网上电子商城为载体,推出了C网奖金制度。而因为涉嫌传销,易富宝受到云南曲靖、江西吉安等地相关部门的查处。虽然丑闻缠身,虽然商务部仅仅批准了允许其在上海和四川进行直销活动,但富迪依旧大张旗鼓将分店开到了北京。作为一种“回报”,中国妇女基金会秘书长秦国英出席了北京分公司的开业盛典,虽然这明显是一场违规甚至违法的商业活动。

  富迪公司公布的业绩十分惊人,月朗&富迪2007年成立的第一年全球业绩就突破21亿元,2008年业绩突破35亿元,2009年全球突破10亿美元。该公司提出的十年业绩目标竟然高达1000亿美元。千万捐资对其是九牛一毛,但通过所谓的公益捐助,在公权部门得到的回报,或许会远远物超所值!

  无限极连续5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并开展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承诺活动,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无限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次荣获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奖项和殊荣,成为业内的慈善典范,获得多项社会责任大奖。但是,在无限极轰轰烈烈大发展之时,媒体却接连曝出无限极涉嫌非法经营,存在误导消费者、夸大宣传、产品劣质、诋毁竞争对手、跨区域直销、涉嫌传销等问题。无限极只是众多直销企业红与黑的一个复制版,在攫取了大量的金钱后,他们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仅仅在于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或是捐了多少款,做了多少活动。而官方或者民间组织的各项评奖,给他们带上五彩的光环,一切违规,就显得无足轻重。

  直企公益的“潜规则”

  早在2006年,中国有60名左右高官在哈佛大学经历了三周的培训生活。而鲜为人知的是,安利公司是中国官员“哈佛培训班”的赞助人,负担所有学员在哈佛大学的培训及食宿费用。据安利(中国)董事长郑李锦芬介绍,整个赞助费达到100万美元。这应该是中国直销行业早期堪称奢华的“官方版”公益行为。

  据相关人士透露,直销企业在向相关部门报备申请直销牌照资料时,这些部门对企业的公益捐助这一项看得很重。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直销企业的捐助活动明显多于其他行业,因为当前直销市场有管制,公益捐助是能获得政府认可的一条捷径。国际经验表明,直销企业的游戏规则离不开公益捐助,同时也决定着直销企业能否在这一地区获得政府和公众的双重认可。

  然而,公益捐资,羊毛出在羊身。有媒体指出:直销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显得很吝啬,但是,捐款做慈善似乎不惜重金。直销企业的官方网站上,最显眼的就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获取的荣誉证书及慈善捐款。

  当人们质疑直销企业热衷慈善的钱从哪里来时?业内人士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许可以让该疑问得到解答。该人士直言,直销其实就是把一个价值8元钱的产品通过洗脑的手段卖到100元,再把其中的22元分给直销员,10元分给他的上线,5元分给上上线和上上上线,然后直销企业在其余的利润之中拿出20-25元去打点一下地方政府,买些什么认证、奖状什么的,再捐出2块3块来买个慈善大奖,弄个名声,就齐活了,就可以在中华大地上畅通无阻了。还剩下30%多的利润呢,比其他行业高不少,这也是直销公司迅速发展的保证。

  一个行业的“正能量”,不是开支票那么简单的事情,直销企业要真正担起社会责任,以钱服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到真正的以德服人!▲

  (此文见于《中国直销报道》,转载时略有删减)

  责任编辑:王鹏娟

已有[161]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