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哈药集团对直销业务掌握失控

2011-05-25 18:0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作者:崔晓林 马玉忠󰄲6 󰋇 17083 次

  突如其来的整顿

  “一本好经念歪了”?

  2009年底,哈药集团旗下的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哈药直销的主体运营公司,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420号,挂出了“哈药集团直销管理中心”的牌子。

  今年4月中旬,记者在哈尔滨采访时发现“哈药集团直销管理中心”已经搬迁到了偏远的城乡接合部,“直销管理中心”也被“哈药健康产业”的巨大招牌所取代。记者发现尽管名称变了,但管理团队等“直销业务”却一如从前。

  “当时,前去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想知道,哈药直销和安利、雅芳等外国品牌直销有哪些不同?加入哈药直销真能快速致富吗?”回忆当时的情景,一位哈尔滨市民告诉记者,当时有很多哈尔滨人,包括不少机关干部和公务员都加入哈药直销了。“外界传得很玄乎,说加入哈药直销就等于搭上了致富的快车,所以我也买了一份,还用儿子的身份证也买了一份。”

  “和其他直销品牌相比,哈药直销最诱人的,除了奖金制度,还有‘哈药’这两个字的‘价值’。”2010年10月16日,记者在哈尔滨采访期间,曾做过6年完美保健品直销、现加入哈药直销的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当时,很多原来做过安利、完美、天狮直销的人,都放弃了原来的业务,加入了哈药直销的队伍,“和那些外国品牌比,哈药当然最有竞争力,做安利、天狮,家人和亲属会反对,做哈药,所有人都赞成,因为哈药是国企,是诚信企业,我们大家相信它。”

  哈药集团从2006年申牌,到2009年底试运营,这中间经过了3年多的前期准备。试运营期间,公司潜心研究制定了一套复杂的营销模式和奖金分配制度。但直销业务在试运行了半年后,却于2010年6月开始进行规范整顿。

  “2010年6月10日上午,我们接到通知说,行业进入规范调整期,从当天的半夜,也就是11日零时开始,暂时停办新会员加盟手续,规范调整期暂定截止为2010年6月30日零时止。”哈药直销会员孙小姐向记者表示,当时正在她大力发展团队,业绩即将登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

  “这对我们的业务影响很大,而且,20天期限到了,原以为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可是,期限又延长了一个月时间,到了7月底,公司解除禁令,可我的团队也散了。”4月15日,孙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觉得公司不信守承诺。

  今年5月14日,记者在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官网查到一篇发表于2010年6月10日的题目为“规范业务行为,夯实业务基础,全面推进正式营业启动进程”的通告。

  通告中有这样的文字:“我们是一家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是国家批准的合法拿牌企业。越是大企业,我们就越有责任守法经营;越是在阳光下,我们就越要严谨规范,做行业规范经营的典范。但部分人不按公司要求规范进行宣讲,不经公司审核授权私自印刷制作宣传资料和网站,向市场释放虚假信息和所谓不实利好消息,干扰市场一线。这些严重影响了营销人员的正面形象,是我们所不能容许的……”

  “市场中部分人不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基本业务制度和基本商业模式,一味强调事业导向,片面夸大事业机会,甚至刻意宣扬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这是对我们基本业务制度的曲解和歪曲……”

  整顿,让很多人选择了退出。

  今年4月3日,前哈药直销会员、哈尔滨市退休干部老王向记者表示,他已经“退出来”了。

  “很多人都打算退单。保健品这东西,价格太贵,一小盒都一百多元。按照制度,不管你吃不吃,吃多少,拿不拿去卖,反正你每月都要进货。还有,要想靠自己吃保健品吃出效益来,那是天方夜谭,你只有不断拉来下线,靠拉人头才能赚钱。我们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可不能厚着脸皮去干那事。”

  “老王们”退出了。但是梦想靠哈药直销实现富豪梦的人却仍在勇往直前。尤其那些团队里的“领导级人物”。

  “哈药集团决定进军直销业,这不但没有错,而且还是个大胆而智慧的选择。可问题的关键是,由于缺乏市场经验,缺乏专业素养,‘一本好经被念歪了’,如果有人说哈药直销是传销,那也是‘被传销’。”今年4月18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某行业协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负责人曾深度介入哈药直销,其妻子即是哈药直销的直销会员。

  显然,市场出现的问题引起哈药集团的高度警觉,并及时出手予以整顿。但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于是,一个新的决定出台了。

  2010年10月16日,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称“三生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签署当日,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三生公司发布了共同声明,包括如下内容:

  “哈药与三生的战略合作是两个民族企业之间打破所有制界限,不同于市场中企业兼并、不存在谁吞并谁,是在保持和尊重双方企业独立法人实体基础之上,共同探索市场开发新思路新方式的重要尝试”;

  “哈药与三生战略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渠道合作、营销人员合作、销售产品合作、生产研发合作四个方面”;

  “为推进战略合作,哈药集团健康产业与三生公司要求广大营销人员,根据公司发布的标准文件和统一口径,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准确传达本次合作信息,共同促进战略合作成功”。

  与三生公司的合作,几乎遭到哈药直销队伍的集体抵制。

  “本来哈药直销的大多数产品就不是哈药下属企业生产的,而是南方一些药企贴牌加工的,这已经违背了当初的承诺,现在,又出了个合作模式,让我们同时卖哈药和三生两家公司的产品,这我们不同意。”一位直销会员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抵触情绪。

  “不说要10年创收100亿吗?和三生公司这样的小公司合作会有前景吗?一时间,质疑声不断,开始有人提出‘集体退单’,还有很多人去上访,大家都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李丽娜向记者表示。

  其实三生公司也并非“小公司”,其属港资企业,注册资金折合人民币超亿元,且已发展多年。只不过与哈药集团这样的”巨无霸“相比,确实体量较小。

  今年4月16日晚,哈药直销会员王某、孙某等人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由30名会员联合签名的“要求哈药集团退单申请书”,在这份申请书中,30位会员向哈药集团提出了如下质疑:“产品单一的现象没有改观,产品短缺,且大多数产品并非哈药生产,常常报单产品一两个月不能到位”;“健康产业中心违背了三年不改变制度的承诺,随后提高了门槛损害了经销商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证明哈药“违约”,王某还向记者出示了一款商标名为“贝兴”牌的红景天软胶囊。记者在该产品的外包装上看到,尽管包装上印有哈药的标志,但其生产厂家却是“广东长兴科技保健品有限公司”,其生产地址为“广东省潮州市桥东东山路神农工业园”。“我们知道这不是哈药旗下的企业,我们卖的是哈药的产品,给我们贴牌产品,这就是违约。”王某气愤地说。

  “很多人都在要求退单,但哈药健康产业的杨总要求我们和自己团队的领导协商;我们找到团队领导,团队领导说让我们去找公司负责人,就这样,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王某向记者抱怨。

  与此同时,一些“团队领导”也给出了显得不那么“官方”的解决方案。“团队的网头说了,只有我们拉来一个新的下线,才有可能退回我们自己的钱。”2011年4月中旬,一位多次“上访”要求退款的哈药直销会员向记者表示,“很多人都说哈药直销是传销,我现在越来越信了。”

  沉默的哈药

  经营范围只限省内,“产品说明会”全国开花?

  哈药直销的业务仍在继续,只是看上去变得敏感而低调。

  今年4月26日,记者致电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全国免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接线员表示:如果对哈药直销感兴趣就留下联系方式,相关部门会主动联系。

  记者问能否提供招商部门电话,接线员回答“这个不方便告诉”。

  记者在百度中输入“哈药直销报单加盟电话”,结果显示均为个人手机号及QQ号,区域涵盖全国大部分省市。

  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加盟哈药直销基本都是由熟人介绍的,“如果找到我的话,最多领你到报单中心,你把钱往柜台一交,就完事了,顶多给你开个收据。然后你选择产品,在电脑打印机上打出你的名字和订购的产品,给你一个卡号,就是会员号,你也就成了我的团队成员了。”该知情人士说,“目前哈尔滨3个报单中心都设在团队领导人处,他们本身也是哈药直销会员,就是‘网头’。”

  对于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要求咨询者“留下联系方式,不提供公司招商电话”的疑问,上述知情人士解释说,“新加盟人员不能直接对接哈药健康产业,因为没有报单中心,他们自己不(直接)收钱的。客服人员看你的资料离哪个团队领导人近,他就找这个人和你联系”,“打个比喻,你是公司前台人员,和我关系比较好,有人想了解哈药,那就把这个人的联系方式给我,这个人就算是我的团队一员了。”

  今年4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机场路838号的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对于记者的采访请求,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兆峰说:“公司一把手外出开会,我不好代表公司对媒体发表声音。”

  杨兆峰还表示,从哈药直销试运作开始至今,直销会员共有200人左右。

  “200人?怎么可能?我们很多人都参加过2010年5月22日的那次‘千人大会’。光我认识的会员,就超过300人,一个团队,枝枝蔓蔓地就得超过1000人,还有散在全国各地的大量会员呢。”提起直销会员的人数,一位曾多次参加哈药健康产业高管会议的人士表示。

  一位哈药直销员向记者表示,自哈药直销业务开盘以来,陆续有200人左右通过参加哈药直销业务培训,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直销员证书”,“但更多的人加入哈药直销网络,却没有得到哈药的‘官方’认可。”这些人只能得到一个“会员”的身份。

  该直销员告诉记者,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龙江团队”的三个团队中分别设立了“报单中心”,新加盟会员只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银行卡的卡号,并将入会钱款(购买直销产品款项)打入指定账号,就算加入了哈药直销。而汇款人在把钱汇入指定卡号后,哈药方面并没有出具任何发票、收据和其他书面证明,新加盟会员的“哈药直销员”身份认证,除了团队领导(网头)的口头“认可”,剩下的,就只有打款人手里的银行存款凭条了。

  “现在,很多人要求退单,但却苦于手里没有任何与‘哈药直销’有关的直接证据。”该直销员向记者透露,“在数以万计的加盟会员眼里,团队的领导者,就是哈药直销的决策者和‘代言人’,无论你做到了哪个级别,无论你的团队有多庞大,你团队的成员(包括你自己)的奖金及利润,都由‘报单中心’,也就是大团队的网头负责核算并打到你的银行卡里。”

  “表面上看,是哈药健康产业为了业务的开展,而把‘报单中心’设在了基层团队,但实质上,销售额、奖金发放及所有业务的开展,都掌握在‘网头’手里,哈药集团对自己的直销业务,从一开始就已经‘失控’了。”该直销员向记者表示,自己获得的“直销员证书”,其所盖公章,既不是哈药直销公司,也不是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而是“哈药集团黑龙江销售分公司”,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证书根本不能保障我的个人利益,所以,我现在也要求退出哈药直销。”该直销员向记者表示。

  记者在网上找到一个 “中国直销航母,哈药直销各城市领导人联系方式”的通讯录,该份通讯录共有20个联系人及电话号码,其涉及的省份包括浙江、四川、云南、山东、内蒙古、江苏、甘肃、吉林、湖北、贵州、福建等。据哈尔滨当地一位直销员介绍,这些人,都是团队的成员。

  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来自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方面的官方承认。

  4月27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全国市场总监尹璐,据尹璐介绍,她此次来京,主要是去商务部申请增加直销运营区域的,“我们2008年获得直销牌照,但经营范围却只限于黑龙江省,我已经来北京好几次了,我们正在申报增加经营区域项目,目前还没有得到商务部的批准。”

  而4月25日,记者百度“哈药集团健康产业”,找到相关结果约245000个,其中包括多个在北京、天津、厦门、杭州、安徽阜阳等地召开的“哈药健康产业产品说明会”的信息。

  既然商务部划定的哈药直销经营范围,只包括黑龙江省内的12个城市及大兴安岭地区等82个区/县(县级市),那么,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产品说明会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记者的疑问,尹璐声称自己并不知情。

  谈到哈药集团直销产业“退单”和“上访”现象,尹璐表示,这不是她的工作范围,对此情况亦不太了解。

  如果全部会员加起来是杨兆峰所说的“200人左右”的话,那试运营一年来,其销售情况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身为哈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全国市场总监的尹璐向记者表示,公司每个月都开司务会,但从来不通报具体销售金额,而只是通报完成集团下达经营任务的比例,“在我的印象里,从试运营开始,绝大多数月份都能100%完成总公司营销计划。”

  但对“总公司的营销计划”的具体指标,尹璐表示自己不太清楚。

  今年4月17日下午,记者曾前往哈药集团总部,希望就哈药直销业务情况对哈药集团有关部门进行采访。哈药集团宣传部部长高也向记者表示,将会通过书面和电子邮件方式,对记者的采访进行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没有收到哈药方面发来的任何信函和邮件。

  5月18日上午,记者致电哈药集团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宇,希望了解哈药直销业务的试运营期间的经营情况,对此刘宏宇并没有做出正面的答复。

  哈药直销,“一本好经”念好没?是非究竟,依然难解。

已有[6]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