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安利在宁夏西海固积极公益事业

2011-05-26 09:27󰄲0 󰋇 17864 次

    西海固,雄浑令人心醉,而贫瘠令人心痛。

    日前,记者前往被联合国命名为“最不宜居住地”的宁夏西吉县采访,复旦研究生支教队已经在此驻扎了12年。12届复旦学子绵绵不断的“爱心接力”点燃了更多山娃们的希望和理想,改变的不仅是贫穷,更是观念;而政府、民间、企业各种力量汇集成的公益事业也在改变中壮大。值得高兴的是,理性和科学的要素借助人的感恩之心发挥着乘数效应。

公益效果趋向最大化
   
    “我那天半夜两点爬起来,去看施工队铺操场,结果发现他们竟然偷工减料,我气极了,说,你们别铺了!人家捐的钱,你们怎么能这么做?”蔡元鋹,2004年在三合中学支教的马来西亚籍复旦研究生,如今是文莱日报的记者。怀念支教生涯,想念那些孩子们,跨越千山万水参加了此次的回访团,同行的还有历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七位老队员。在三合中学厨房前的空地上,小蔡和记者们聊起当年往事。不远处就是安利公司陆续出资修建的锅炉房和厕所。1999年,复旦大学响应团中央和教育部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号召,每年组织十几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到宁夏西吉支教。2002年起,安利上海分公司设立了“为复旦支教加油”专项基金,请复旦支教队员根据他们在当地调研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善当地教学条件,并和当地团委负责项目监督。三合中学的篮球场就是其中一项。“施工队没想到我们那么认真,半夜里去监工。后来,五点钟,我又去现场,他们果然不敢掺假了。”蔡元鋹颇有调查新闻记者的架势,但言语间流露着悲悯之情。
   
    如今,这段往事已经成老黄历了。但安利公司从一些类似的事例中坚定了他们走这样一条公益之路的决心。2004年开始,安利把“为复旦支教加油”项目扩展为与全国22所著名高校合作的“青春接力,你我同行——安利名校支教”项目。2009年,安利又与共青团中央合作,推出“彩虹计划”,投入1500万元,分三年资助研究生支教团自主策划实施支教扶贫项目,充分发挥研究生志愿者的智慧、能量和热情,促进支教项目的效果最大化。
   
    大巴翻过六盘山,在宁夏大学支教的泾源二中电脑房里,记者们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劳务输出”是同属西海固地区的泾源县的四大产业之一,宁夏大学的3名支教生发现当地家长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特别多,就向安利“彩虹计划”申请了“亲情视频通话”项目,并获得批准——这是今年数十支支教队申报的200多个项目中被批准的156个之一。记者赶到的那天上午,电脑房第一排八个电脑后面专注的学生们头戴耳机,表情各异。15岁的八年级男生舍鹏看着屏幕上的父亲,忍不住笑成了一朵花,喋喋说着乡音,隐约是“少喝酒啊,上班累吗?”我们无法听到屏幕上那位父亲的声音,但他的表情比儿子更兴奋。舍鹏说,父亲从打过了年,就去大同打工了,修建高速公路。听说有视频连线这件事情,从来不知网络是怎么回事的父亲向领导请了假,请同村的青年老乡陪着进了大同市的网吧。记者让舍鹏问父亲,是否会影响上班,屏幕上英俊的汉子说值得,并叮嘱儿子不要和妈妈犟,要好好学习,以后想视频通话就先发短信告诉他……
   
    据在这里支教的宁夏大学志愿者介绍,每周一、三、日下午7点到9点,学生凭事前的登记,都可以参加视频亲情对话。学校还组织了一个志愿者协会来辅导有需求的学生家长,在全国各地打工的泾源人、学校老师、宁夏大学支教队员都是主力志愿者。记者还看到了多本调查登记册和视频亲情对话使用手册。这个小小的项目在当地已经掀起波澜。
   
    如何监管社会捐助?如何让爱心到达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这是一门管理科学,也是一个效率工程。有效的监督机制会抑制人性的弱点或者认识的不足。安利和团中央的公益项目“彩虹计划”,做了有效的探索。
   
    但这还只是开始。公益,也需要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