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 | 不安全中药材反“致病”,无限极自建种植模式守护净土
2016-04-22 09:20 来源:中国网 24044 次

3.15红参“增肥术”风波尚未平息,极草砷超标事件又爆发,中草药原料安全事件接踵而至,源头管控成为食药安全新痛点。
面对当前食品安全严峻形式,第七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14日在京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企业界一同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出发,为食安问题建言献策。已连续13年获得全国食品安全大会表彰的中草药健康产品专业企业——无限极受邀分享了运用“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保障道地药材纯净、安全、高品质的成功经验,为破题提供了范本。
红参“增肥术”、虫草砷超标,保健良药反“致病”,市场乱象让百姓生畏,行业深陷信任危机。与会的来自全球的50余位全球食品届智库就“有效追溯体系”、“原料安全供应的源头管控”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席Patrick Wall指出,食品安全正面临源头治理的困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安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中国的食品安全追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顺追流向、逆追原料,做到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无限极质量综合管理部总监刘凤松发表演讲:“相比普通食品原材料,中草药原材料更为复杂,质量管控应从源头抓起,农田是中草药健康食品的第一车间。” 中草药种植多为粗放型农业种植方式,面临环境污染、滥用误用农药、采青严重、错误加工、技术匮乏等问题,导致品质良莠不齐。为保障道地药材原料品质,刘凤松介绍,2011年,无限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提出创新的“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实现了风险有效控制和前移管理;并形成独有的中草药标准集成体系,涵盖选地、田间管理、种苗、采收及初加工、原材料、仓储运输等七大项,如选地标准就包含对空气、土壤、水质、海拔、气候及周边工业环境等多方面监测。目前该模式已成功推广到赤灵芝、巴戟天等10 多个品种,通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无限极 产品安全符合率 100 分 、 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99分, 荣膺“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称号。无限极还强调药材道地性,每年都组织媒体和公众到中草药基地开展溯源活动,亲身见证道地中草药的高品质魅力。 防患于未然是无限极多年来安全事件“零纪录”的秘籍所在,2007年无限极前瞻性的创立产品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由高学历技术团队将安全研究贯穿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料配送、市场服务五个环节,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早在毒胶囊事件爆发前两年,无限极已识别出胶囊壳中存在重金属铬的风险并进行监控。无限极道地药材基地不允许“打硫”,所有中草药原料监控180项 农药残留,动物源性原料监控的抗生素、激素等达40多项。行业内大部分金属 异物 探测设备精度为φ2.5mm,而无限极 胶囊、片剂产品 遵循的是 低于 φ0. 3 mm 检出标准 ,处于领先水平 。无限极产品检测中心被评定为“国家认可实验室”,并通过英国FAPAS水平能力测试,检测结果获61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涉及功效成分、农残重金属、微生物 等检测方法1000多个,确保每 批次 中药材原料、包材 、半成品及成品 检测率 100%。24年来,无限极致力于通过独特的“调养根本 免疫增健”调养理念,精选道地中草药融合现代科技,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中草药健康产品和服务。无限极质量部总经理姚松君说:“无限极一路发展至今经历了种种变化,但‘思利及人’价值观会继续秉承下去,这是无限极成长发展的起点,也是实践全产业链质量责任共同体的基点,更是履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原点。相信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