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康恩贝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5 08:47    来源:浙江新闻󰄲0 󰋇 12272 次

  消除贫困,实现共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使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使贫困治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构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全国实施以来,众多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扶贫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在产业链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等扶贫方式中,产业链扶贫是企业参与扶贫的一种有效选择。产业链扶贫是通过植入特色全链条产业,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户整体脱贫目标,是最直接和有效的脱贫手段,能极大增强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生血造血”功能,具有多重价值意义。

  一、产业链扶贫: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价值意义

  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和企业自觉参与中,一些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资源效应,在参与扶贫事业中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有助于提升扶贫精准向度

  企业将自身发展特色与贫困地区、贫困村土地、劳动力充足等优势相互结合,以项目投入为先导、产业支撑为保障,在贫困地区、贫困村建立起现代化、科技化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开阔贫困群众知识视野,为其提供实用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变“等、靠、要”等陈旧思想观念,提升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二)有助于巩固减贫脱贫成果

  村企结对帮扶,能有效挖掘贫困地区、贫困村的沉睡土地资源,激活人力资源。农民可将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入社,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回购、保底分红、吸纳就业等形式强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以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生产营销、共享技术信息等方式强化与农户的利益分享,使得农民能分享到企业发展红利,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三)有助于浓厚扶贫社会氛围

  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细胞,对市场具有充分的灵敏度和感知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作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是扶贫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更能把社会各界力量团结起来、动员起来,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扶贫事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科技、信息、资金等各要素资源与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进行精准对接,以产业链扶贫方式强化村企结对帮扶,聚力脱贫攻坚。

  (四)有助于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企业、企业家群体帮助贫困地区开创和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这系列反哺社会、反哺乡村的善举义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社会风气正能量,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客观上对国民财富再分配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也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二、产业链扶贫: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样本分析

  产业链扶贫是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企业以可持续、互利共赢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先导,整合贫困地区、贫困村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康恩贝是一家大型药品制剂工业企业集团,近年来康恩贝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由药材种植培育、加工生产、经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向农旅服务延伸拓展。2020年,康恩贝在浙江、云南等地累计流转、租用土地共计20万亩,形成了百亿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康恩贝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朝着产业富民、生态富民、农旅富民的扶贫目标努力奋进,已帮助10万贫困人口脱贫减贫,产业发展惠及100万农民,使产业链终端附加效益惠及至产业链源头从业者,消除了土地利用率低、专业技能低等因素导致的农村贫困现象,实现了兴企、富民、美村的良好局面。

  (一)康恩贝集团帮扶金印村主要成效

  兰溪市水亭乡金印村(原盖竹里村),是一个只有60多户,200多人的小山村,也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1年村年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自康恩贝集团公司与该村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以来,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美丽蝶变,村民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都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些老弱劳动力的劳动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和发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其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村民们的家庭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据了解,目前在该基地工作的村民中,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比超过90%,女劳动力占比达60%,吸纳残疾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村民近20人。康恩贝的到来,不仅让老弱妇女实现稳定就业,而且还吸引了90余名青年回乡就业,使家庭与事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康恩贝兰溪银杏基地,从最初的盖竹里村发展到了周边黄村坞、松树下等7个村,由最初的上千亩达到现今累计流转土地近5000亩的良好发展态势,所吸纳的贫困帮扶对象和其他从业人员也在稳步增长。

  (二)康恩贝集团帮扶金印村主要做法

  1.因地制宜引产业。2012年,康恩贝集团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盘活金印村(原盖竹里村)土地资源,将村里上千亩土地、坡地进行了规模化流转,并进行土质改良。依托公司产业优势,规模化种植银杏树,以获取银杏叶等中成药的原材料,对原本分散在各农户手中的碎片化土地进行集约开发,让村民特别是一些贫困村民到基地上班,通过在基地生产管理获得就业收入。

  2.党建引领兴产业。康恩贝在注重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公司以“党建促扶贫、以党建促发展”,把抓党建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要,注重企业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产业各个环节,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带动作用。为更好发挥党组织在村企共建中的作用,康恩贝制药公司药饮党支部与水亭乡金印村党支部定期开展党建交流、联合学习等党日活动,增进企业党员和农村党员工作合力。通过强化党建带动,着力将乡村中药材生态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更好地发挥出来,实现以党建为核心推动企业、农村双双驶入可持续发展健康车道。

  3.发动群众强产业。康恩贝企业注重吸纳本地贫困人员再就业。个别村民对企业化管理的就业方式并不热衷,宁可在家过靠天吃饭的日子,自由安排劳动日程。为此,企业积极引导村民转变就业观念,为村民们提供靶向式培训和精准化扶贫,使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获得一份稳定的有保障的劳动收益。基地根据劳动者个体差异因人设岗,对年纪较轻、体力较好的村民将其安置于苗木修剪、废渣搬运等工作岗位,对一些年纪相对大、体力相对弱的村民将其安置在拔草、喷药、银杏叶采摘等工作岗位。此外,基地还为从业人员购买了意外保险等保障福利,解决其后顾之忧。

  三、产业链扶贫: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经验启示

  康恩贝集团对金印村(原盖竹里村)的帮扶成效,展现了产业链扶贫具有“造血功能”,相比慰问式扶贫、馈赠式扶贫等“只输血不造血”的扶贫方式,产业链扶贫显然是拔除农民穷根的有效扶贫方法。从康恩贝对金印村(原盖竹里村)的帮扶做法上,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立足农村客观实际。结合农村土地成本低、富裕劳动力多等特点,发展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一体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扶贫产业链。善于通过政策引导、借贷支持等举措将有实力有潜力有情怀的企业引入扶贫事业,与村集体、村合作社相互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产业植入贫困村前期,地方政府应进行产业扶贫规划,结合本地各贫困村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各村实际的扶贫产业发展方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以精准脱贫的同时,又能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产业或农产品品牌。

  2.合理布局产业体系。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地位,是提高乡村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应科学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发展,树立整体思维和长远思维,加强村企抱团发展,村村抱团发展,避免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同时,要注重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标准,向绿色、可持续产业要效益、要发展。康恩贝集团的银杏产业就是一个既可以实现高附加值又美化环境的绿色产业,通过在金印村(原盖竹里村)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构筑起“种植—生产—销售”全产业链。而政府在当地产业布局方面应做好相关规划和引导,释放政策红利,善于将支农惠农政策与产业链扶贫项目进行有效对接,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产业发展得以“轻装上阵”。

  3.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和村集体、农村贫困户、产能能手等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达到互利共赢目的。通过“基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这一发展模式,明确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各自责任,让风险分摊由企业或合作社承担,让贫困户轻松上阵谋新业。在康恩贝产业链扶贫中,企业既是原料生产方,又是产品加工方和销售方,农民以企业职工形式参与到产业链岗位扶贫工作的具体环节中。在企业参与产业链精准扶贫中,应在企业、村集体或合作社、贫困户等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以调动企业或村集体或合作社等主体进一步参与扶贫事业的积极性,并保障贫困人口利益不受损,助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合力发展。

  4.强化党建作用发挥。金印村(原盖竹里村)的银杏产业,正是在康恩贝党委书记胡季强亲自谋划和部署下,在企业党员和村里党员的团结引领下,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发展壮大。因此,一个好的带头人和一支好的先锋队伍能够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提高扶贫成效。企业党组织应坚持发展靠人民、发展为人民的社会情怀,引导员工积极投身产业链扶贫和其他扶贫事业;农村党支部应转变发展思路,勇于开拓创新,把握发展机遇,攻坚脱贫减贫,带领村民实现小康目标;地方党委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企业在当地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通过党建引领和政策支持,为企业产业链扶贫赋能增效。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