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聚焦两会里的“大健康”声音

2021-03-13 13:55    来源:直销人网󰄲0 󰋇 9586 次

  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正式召开;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召开。全国进入“两会时间”,各路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也得到了大量关注与期待。

  去年,在新冠疫情爆发和蔓延的大背景下,人们的自我健康意识激增,众多保健品等健康产品受到了消费者前所未有的欢迎和喜爱。在今年两会上,“健康”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保健食品、中医药发展、全民健康等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议题。

  谈及健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切和诉求。有人追求品质,有人追求方法,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个体健康是当下更为迫切和强烈的需求。两会期间,多份议案建议和提案聚焦大健康领域。关于大健康,参会代表及委员们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大家又关注哪些健康的细分领域?

  关于食品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加快提升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

  与国外相比,中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模式,有中医养生的健康理念和实践。但我国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孙宝国委员认为,首先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待突破。我国食品营养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营养与健康因子作用机制不明确,特别是缺少针对中国传统食品和中餐的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符合中国人群的膳食营养健康大数据资源匮乏,膳食营养干预基础研究薄弱,食品产业向营养健康型发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关键核心技术。

  其次,国家布局的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高水平创新平台缺乏,不能有力支撑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面对国家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重大需求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持续研究,提升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高品质生活特别是生命健康的需要。

  为加快提升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孙宝国委员提出3点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加大科技投入强度。明确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目标需求和重大任务,优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国家科技研发计划,加大对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要持续支持。

  二是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汇聚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集中研究国人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的科技创新实验室,打造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科普。广泛开展食品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的科学水平,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

  建立国家级功能性食品创新中心

  蔡金钗指出,我国功能性食品最初以滋补保健为主。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功能性食品如今已扩展到轻食、代餐、补剂、零食、新型饮品等品类。

  蔡金钗表示,建立国家级功能性食品创新中心,深化功能性食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扩大内需,促进需求侧改革,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和食品安全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蔡金钗还建议,国家级功能性食品创新中心的建立遵循“政产学研融合、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商协会等共同参与组建,全面整合食品商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的资源,加快与国内优秀食品专家、院士共建功能性食品研发实验室,形成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力量优化整合,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中心集聚,抢占功能性食品制造业创新高地,助力我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超越。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

  支持和推进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建设保健食品强国

  “以预防为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思路,意味着营养健康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说,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推进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我国建设成为保健食品强国。

  卢庆国直言,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现状不容乐观,比如,缺乏真正的保健食品高科技龙头企业;因媒体宣传及科普不够等原因,形成保健食品国产品牌国民信任度低,民众青睐国外品牌保健食品的现象。

  此外,近年出现一些国外委托中国厂商用国产原料生产成保健食品胶囊后出口到国外,到国外只是装瓶贴上商标,摇身一变成为国外高价保健食品的业务。

  “上述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内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卢庆国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要鼓励、支持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科学引导全社会正确认知国产保健食品,树立国产保健食品品牌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

  卢庆国建议,工信部重视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把保健食品产业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在产业政策支持及产品研发、技术进步、功效研究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更多措施支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给与鼓励和支持。”在卢庆国看来,尤其要支持鼓励媒体、科学家等积极宣传报道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原料及生产优势,推介优秀企业,科普保健食品功能成分对国民健康的重要作用,使国民正确、理性、客观的认识国产保健食品,营造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氛围,更好支持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中医药

  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

  《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过去的一年中,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李惠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他认为:“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健康意识提高,特别是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在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监管、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以及合理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尚存创新及深化空间和必要。对此,他建议从四方面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战略规划,二是科学监管中医药健康食品,三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四是落实中医药健康产业社会共治。

  李惠森认为,虽然国家出台了健康产业的相关规划,但随着健康产业的不断扩容与消费者市场对产品服务和质量的需求增加,以及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以优化、集聚产业资源,引领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要明确中医药保健食品的食品属性和定位,清晰界定与其他食品、药品的区别。要以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目录为抓手,鼓励企业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研发新功能新产品。要规范、指导企业和检验评价机构的功能声称研发和验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中医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李惠森还建议,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企业、媒体、消费者为辅”的平台,强化事前指导,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自律、产品升级、健康知识普及等,从而实现中医药健康产业社会共治。

  江苏康缘董事长肖伟

  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首先探索建立以中医药为主导的独立、自主的评价体系,不再依附于西医西药评价体系。在符合科技创新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由中医药专家为主体,就中医药评价对象的专业贡献进行合理的评价。科技部门与中医药主管部门建立协调会商机制,统筹设计并组织实施中医药科技工作。

  其次,系统研究中医药自身特点,密切结合评价对象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基础研究评价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临床研究由同行专家、患者与第三方机构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价对解决临床重大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的贡献价值以及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价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贡献。

  三是发展客观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第三方中医药科技评价机构。积极发展第三方中医药科技评价机构,在重要政策决策领域加强对中医药第三方科技评价结果的采信力度。

  四是开展中医药科技评价的方法学研究,逐步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如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研究、中医复杂干预与诊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中医证候类中药疗效评价研究,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评价研究等。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集团董事长林凡儒

  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与物联网融合

  林凡儒建议应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与物联网的融合,抓住发展物联网的风口,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抓住实现弯道超车甚至领跑的机遇,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借助物联网实现中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中药材种植阶段、中药生产阶段和中药流通阶段引入数字化技术赋能。

  其次,应建设中医药产业信息平台打通中医药一二三产业,整合上游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到客户需求信息,实现中医药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最后,则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主要可从运用数字技术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及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两方面入手。

  全国人大代表、九芝堂董事长李振国

  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这五方面包括完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前沿阵地;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奠定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加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民。

  关于大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

  加强发展健康文化产业

  健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和疾病斗争为核心,在防治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继提出,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基于现状,在2021年两会上,霍勇提出了四个建议。

  首先,要明确“健康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健康文化应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总结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健康文化,有效提升各民族的健康水平。

  其次,健康文化应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及规划中。将健康文化渗透到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使健康文化建设相关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成实际行动。

  设置健康文化节。打造凸显健康、绿色、可持续概念的健康文化精品,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文化和弘扬健康文化的社会氛围,鼓励群众参与到健康文化的建设中,发展有高度和内涵的优质文化。

  最后,大力发展健康文化产业。在切实提高健康文化传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同时,增添健康文化传播的亲民性和可执行性。让全民共享健康体魄,全民共促健康文化,让健康文化成为我国向全世界展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名片。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