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金诃藏药:为何说藏医药在疫情中不可或缺?带你走进藏医药防疫光辉历史

2022-04-14 07:48    来源:金诃󰄲0 󰋇 13132 次

  当前正值全国上下

  全民抗击疫情防控关键时刻,

  为了更好地做好藏医药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今天小编对历史上的疫情防控经验和情况

  做一次全面回顾。

  在面对历史上各种疫情时,藏医药先贤们通过挖掘和发挥藏医药独特优势,以强烈的利众关怀为发心,通过精湛的诊疗技术,与瘟疫等各种疾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争,成就了一座座藏医药抗疫丰碑,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疫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经验。

  公元十二世纪—古格启智

  在贡珠·云丹嘉措所著《百位伏藏师传记》中记载:“藏历第四绕迥时期(公元12世纪),在阿里古格当卓之地,一群孩童玩耍时挖了一块沙墩,惊奇之中发现了一件具盖石箱,揭盖便见各类昆虫相拥而出,此时一位聪慧的孩童携盖而逃,后来除该童外其余孩童均染疾而亡,同时,在当地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严重疫情,导致众多人畜死亡。幸运的是从被带走的盖子上发现了防疫方法,人们遵照该法有效控制了疫情。后人将此法命名为‘古格启智’,视若珍宝,传承至今,本人也掌握了该法。”其中又载:“该童因无正名,人们惯称‘孩童’,又因幸运逃脱而得名‘葛丹’,即幸运孩童之意。”

  公元十四世纪—抗疫经典名方

  藏历第六绕迥时期(公元14世纪),在西藏的后藏萨迦及前藏拉萨等地爆发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疫病。著名藏医药学家唐东杰布(1361-1485)针对疫情特征,研制了藏药“智托红丸”,使得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该处方对流行性感冒发烧引起的疫病有非常好的疗效,深受藏区百姓推崇,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经典名方,在康区、安多等地区(西藏昌都及青海、甘肃、四川等藏区)称之为“玛钦日布”;卫藏地区(拉萨、山南、日喀则等)称为“达斯日布”并沿用至今。

  十五世纪—《秘诀红色经函》

  公元15世纪,藏医药学家贡曼·贡觉德勒对藏医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阅遍雪域经典医书,掌握了许多藏印名医的秘诀耳传医术,为了利己利他,编著了大量的藏医药学论著。其中,《秘诀红色经函》中也有诸多藏医诊治疫病的内容,特别提到了在治疗疫病过程中运用了藏医药的相关防治措施。

  十六世纪的独到见解

  16世纪,藏医学家直贡·仁增曲扎编著的《时疫疗法仁青生命链》及《直贡派大黑药的配制及实践》等著作中记载诸多用于防治疫病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以《四部医典》、《甘露宝瓶》等文献为依据,同时结合了作者多年的行医经验,为后代正确认识和防治这些疫病提出了独到见解。

  藏历第九绕迥土狗年(公元1538年)时期,后藏夏布多(现西藏日喀则萨迦县范围)等地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疫情,时任当地贵族普松宗巴侍医的藏医药专家布措瓦·云丹嘉措,针对当时的疫情特点,研制了藏医疫用经典方——大、小“黄药丸”、“红药丸”等防疫藏药,挽救了众多危重病人,产生了起死回生的效果,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普松的牧区效果尤为显著。这一情况,记载于擦荣·班丹坚参所著《名医云丹嘉措传记如意树》中。

  20世纪初——九味黑药防疫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青海果洛、黄南、海南等地发生了大规模鼠疫。当时著名藏医学家堪藏周杰以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配制了“九味黑药防疫散”、“十二味翼首草丸”等藏药防治药物,在疫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20世纪中期——九味防瘟香囊、仁青芒觉

  20世纪中期(1959年左右),在拉萨尼木县发生大范围疫情扩散时,拉萨藏医历算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前身)组织了以米彭·益西等专家带队的医疗卫生队前往救治,当时医疗队通过配制“九味防瘟香囊”、“仁青芒觉”等藏药,在预防、治疗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总之,在《四部医典》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中,记载有有关疫病诊疗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的非常丰富内容,包括疫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传播途径、主要症状、防治措施等等。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