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六跑,从实习生跑到全球总裁!安利CEO的马拉松人生哲学
安利全球总裁兼CEO迈克尔•尼尔森说:大多数跑者的焦点,常放在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大家为你欢呼、拍照的快乐,可是对我而言,马拉松更像是种人生态度,是我奉行的人生哲学…
凌晨两点,夜尚未熟睡,安利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尼尔森(Michael·Nelson)已经为夜跑穿上跑鞋,蓄势待发。迈克尔·尼尔森是不折不扣的跑步爱好者,即使路途再长、时间再短的差旅,他的行李箱里一定会带上跑鞋和运动服。
“我是一个热爱跑步的跑者。”尼尔森说道,“我觉得午夜的城市面貌非常独特,没有太多车辆,夜跑可以欣赏城市的夜景,尤其是初次到访的城市,透过跑步,带给我的是一个城市美好的回忆!”
迈克尔·尼尔森甚至已经参加过众多马拉松世界赛事,去年9月,在完赛悉尼马拉松之后,他已经挑战完七大城市马拉松比赛,从波士顿、芝加哥、纽约,到伦敦、柏林,再到东京、悉尼,这些完赛的奖牌是他马拉松生涯中的里程碑,更让他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哲学。
图片来源/Michael Nelson,转载注明出处尼尔森对马拉松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多数跑者的焦点,常放在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大家为你欢呼、拍照的快乐,可是对我而言,马拉松更像是种人生态度,是我奉行的哲学。”
这样的人生理念,让他在安利扎根超过30年,从实习生走到全球总裁,专注、坚持、耐心的性格,也许正跟他喜欢马拉松有关。
2024年10月,尼尔森接任安利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职,成为了安利全球14000名员工,和百万名经销商的“大家长”。他1989年加入安利,今年已经是第36个年头,追随创办人杰·温安洛(Jay·Van·Andel)和理查·狄维士(Rich·DeVos)的理念,从实习生到总裁,尼尔森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始终如一。
图片来源/Michael Nelson,转载注明出处职场正如同马拉松比赛一样,是需要体力、耐力的“长跑”过程。尼尔森这样诠释自己的经历:“马拉松的真正精髓在于准备与过程,你一定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与精力去锻炼自己,才能跑完全程,同时需具备意志力与受挫力等心理特质。做事业也是这样,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开始做这件事,就会一步一步地离目标愈来愈近。所以我非常喜欢马拉松,只要迈出第一步,离终点就靠近了一步。”
马拉松是场长时间的竞赛,一切的基础是日以继夜的扎实训练。他尽量坚持一周跑六天、距离60到80公里。“我在凌晨起床,密歇根州的冬天非常寒冷,还会下雪,我心里也会抗拒,不想出门。”尼尔森说道,“我有时也要强迫自己,任何一个跑者,需要热忱,但更需要自律,这和事业一样,有热忱可以让你感觉不枯燥;而自律,可以让你不受外界干扰,把思路整理清楚;跑步的过程就是真正属于我的、珍贵的Me time(自我时刻)!”
图片来源/Michael Nelson,转载注明出处规律的生活让尼尔森比别人更超前。工作繁忙的他,有六个小孩,家里的事情也很多。他习惯每天凌晨两点起床、晚上九点半就寝。夜跑已经成为固定习惯。为了兼顾事业与家庭生活,他要求自己每天六点下班、跟家人一起晚餐。虽然偶尔回家后也会处理公事,但是,“我不希望自己当个缺席的父亲,我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尽情陪伴。如果他们有任何活动,我也会亲自参与。”
安利员工对他的描述更是真实且平易近人。“感觉他很享受当父亲的角色。本来以为是位严肃的老板,但讲起家人,总是很可爱的表情,性格很真实。”
早睡早起、生活规律的他,跑完步后就到办公室。隔着全球时差,他能在此时处理美国之外的国际会议与各项市场业务。在员工上班前,他甚至还有空档到公司的健身房锻炼,或者在总部园区跑步。
如此自律的习惯,他对饮食自然也严格控制。他喜欢蔬菜、不吃油炸物、不喝酒;摄取优质的蛋白质和好的碳水化合物。严苛的自律+热爱运动,让尼尔森无论几岁都保有活力。正像安利的品牌理念中的一条: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的源头。
身为公司领导者,他希望藉由自己动起来,带领员工共同健康。“我喜欢跑步,可是跑步是一个人的运动,除了邀请大家一起跑,我也参与其他团队活动,比如三对三斗牛(篮球3v3)。”
图片来源/Michael Nelson,转载注明出处运动,既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安利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公司的经营愿景,亦或是自我人生的期许。“我很清楚,我要活得更健康,我会坚持做到我承诺的所有事。”信仰、健康、家庭、事业都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前进,尼尔森说到笑容灿烂,“我现在正过着最美好的生活!”
2025年,正值安利(中国)30周年,据「天午刊」了解,迈克尔·尼尔森年内将两次来到中国市场,并将在中国报名参加马拉松赛事,把在中国的首次正赛跑“奉献”给已有13年历史的广马(广州马拉松赛),今年的广马定档12月21日,相信届时安利(中国)30周年的热情和广马的氛围都会给这位安利的传奇总裁,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