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和治友德|大暑养生指南:注重防范牢记要点

2025-07-22 11:59    来源:和治友德󰄲0 󰋇 6005 次

  今日为大暑节气。民间有谚语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正值三伏天,高温持续,体感炎热。在中医理论中,大暑属于长夏时节,此时自然界阳气达到鼎盛,随后阳气渐衰,阴气渐生。因此,大暑养生应注重防范暑邪、暑热及暑湿之害,牢记“三宜”、“三忌”、“三不过”。下面和大家分享大暑节气相关的养生要点。

  大暑三宜

  宜 清 热

  大暑时节处于全年高温峰值阶段,易导致人体能量消耗增加及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老年人群、儿童以及基础健康状况较差者,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有限,更易出现夏季倦怠综合征或中暑等健康问题。因此,及时采取清热防暑措施十分必要。除确保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和足量水分摄入外,科学调整清淡的饮食结构也尤为关键。

  宜 食 粥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指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认为粥类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维持胃肠功能协调。在大暑时节,食用如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等特定粥品,既能提供水分和能量以补充消耗,其含有的成分(如绿豆、荷叶、菊花)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体温、缓解暑热不适的作用。

  宜 饮 茶

  对于不便食用粥品(如部分需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可选择茶饮作为替代养生方式。大暑时节推荐饮用金莲菊花茶,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能有助于缓解燥热不适感,并具有一定的促进唾液分泌、舒缓眼部干涩的作用。

  大暑三忌

  忌 湿 气

  在大暑节气,人体脾胃机能较弱,易出现湿热内蕴的情况,如乏力身重、汗多而黏、口气臭浊、食欲下降、腹胀便溏、尿黄等症状。建议避免进食生冷之物,并适当进食如绿豆、黄瓜、豆芽、赤小豆、马齿苋等消暑生津的食物。

  忌 油 腻

  大暑时节的膳食选择,宜遵循清淡且营养均衡的原则。忌食辛辣油腻之物,例如辣椒、羊肉、牛肉等温热性食材。推荐的菜品包括清拌茄子、炝拌什锦等凉拌菜肴;水果方面,西瓜因其高水分含量及含有的特定成分(如瓜氨酸、钾),有助于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并可能辅助调节体温和促进水液代谢。

  忌 烦 懑

  大暑节气以高温、高湿度为特征,常形成闷热难散的天气环境。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人体可能因散热效率降低而感到不适,这种生理状态易伴随烦躁等情绪波动。此时,进行如静坐、浇花、阅读或聆听音乐等平和舒缓的活动,有助于调节情绪状态。

  大暑三不过

  不可过汗

  适度的主动排汗有助于促进体液循环和基础代谢率。然而,过量出汗易导致水分及电解质流失加剧,并显著增加能量消耗。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适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间隔,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核心体温稳定,以防止过度脱水。

  不可过凉

  夏季高温显著增加中暑风险。大暑时节需着重注意环境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烈日或高温环境。同时,在防暑过程中应注意维持生理机能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强冷刺激(如长时间直吹冷风、过量摄入冷饮)而抑制机体正常散热反应。

  不可过补

  夏季高温环境易增加能量消耗并影响心血管系统稳态。传统养生理论认为此季节适宜进行特定调理(如“冬病夏治”)。然而,高温高湿易抑制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过度的“补”会造成“过犹不及”。因此,夏季膳食应控制摄入总量,避免过饱以减轻胃肠负担。

  健康小贴士

  夏季也要关注免疫力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为散热进行的生理调节(如血管扩张、大量排汗)会消耗能量并可能影响部分免疫细胞功能,此时若不重视免疫稳态维护,机体防御屏障功能可能相对削弱,更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袭,影响健康状态。因此,在夏季提升免疫力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赛普曼®灵芝香菇蝙蝠蛾拟青霉口服液以灵芝、香菇、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粉为原料,经动物实验评价,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指出,虫草也好,虫草菌丝体、其他虫草属药用虫草也好,都是不热不燥,阴阳并补,偏于平性,适用于普通人群,对于提升身体免疫力有较好的作用。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