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湖南华莱5年直销路跻身亿元俱乐部 陈社强:全力申直销牌

2014-08-17 08:4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志清󰄲0 󰋇 41144 次

  热直销网快讯:国人饮茶数千年,异香的龙井、清冽的毛尖、回甘的乌龙……看似百花争鸣,“有名茶无名牌”却是中国茶企的现状,就像鱼舱里的沙丁鱼。直到有一天,一种唯一以地名命名的茶叶—安化黑茶,如鲶鱼般钻进沙丁鱼群中,中国茶企才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激活。

  安化茶人都记得,从2007年开始,安化黑茶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茶叶市场新热点。乘着此股东风,一个叫湖南华莱生物科技的公司悄然崛起。2013年,华莱以年产量6000吨、产值近6亿元、税收3800万元的骄人成绩,创造了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茶战正酣,华莱已成功超越自我。对华莱董事长陈社强而言,这次的对手,叫做立顿。能否在这一轮鏖战中站稳脚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把黑茶卖出去

  “有个说法,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52岁的陈社强把重音放在了“一个”上。2008年,新华社刊文称,立顿年产值230亿元,相当于中国茶产业产值300亿元的三分之二强。

  中国是茶的故乡,却被一个国外品牌搅乱了阵局。这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2007年10月,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市成立,初期主要经营芦荟系列保健品、医疗器械等。

  2009年7月,陈社强回老家安化冷市镇考察时,发现黑茶正备受外界的关注。在他的记忆里,家家户户都喝黑茶。小时候感冒了或肚子疼,家中老人就会煮陈年黑茶让其喝,喝了几次就有明显好转。

  “这确实是个好东西。”他寻思,当下人们崇尚健康,黑茶有降血脂、助消化、清肠道的功效,一定有市场;县政府把黑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在推,省里也把支持黑茶产业发展作为服务三农、落实惠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策也有了;作为一个安化人,如果能把家乡的黑茶做起来,就能帮茶农脱贫致富,何乐而不为?

  可现实是,市场对黑茶的接受程度并不高。陈社强回忆,当时白沙溪的销量,只有几千万元。整个安化黑茶的税收,不足200万元。“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黑茶,怎样才能卖得更好?

  直销的从业经验给了他启发,为什么不用电子商务的形式,把直销的业态引入黑茶行业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将华莱的业务转向了黑茶,利用直销的渠道、关系,在2009年下半年把市场启动了。

  直销与传销有着本质的区别,华莱所有的业绩都来源于黑茶销售。他说,进来人越多,销不出黑茶,一样还是赚不到钱。“只有把茶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回想那段创业历程,陈社强说幸亏那时做了正确的决定,先拓市场,后建工厂。

  “有价无市,当时安化很多的茶厂,产品都滞销。我自己没有厂,也没有基地,我借他们的厂,把他们的产品拿过来销售。”陈社强说。

  惊喜的是,茶厂滞销的陈茶,口感更好。卖出去以后,市场的反响很好。半年多的时间,到2009年底,已经做了七八千万了。第二年,他就把注册地从长沙迁到安化县冷市镇,按照《直销管理条例》,把注册资金从200万元提到了8000万元,并跟当地政府签订了协议,着手打造自己的茶园基地。

  正是当时的决策,使得华莱黑茶从安化的穷乡僻壤走出来,渐渐被人们所熟识。

  回眸华莱的五年路,很是不平凡。五年的时间,对于黑茶产业发展的漫漫之路,只是短暂一瞬。然而,就在这五年,华莱却在黑茶产业发展史册上留下了永不落幕的精彩,意义非凡。

  从茶园到茶杯

  2010年,华莱从长沙迁址冷市镇时,缴税800万元,2011年到了1600万元,2012年2600万元,去年,华莱创税3800万元。现在,安化黑茶年税收超过一个亿,华莱占到了三分之一强。谁会想到,5年之前,整个安化县黑茶产业的税收只有区区的200万元。

  令人羡艳的业绩,使陈社强有更多的可能,去实现老一辈黑茶人无法实现的梦想,也使他彻底打开了视野。“立顿因为有了全球视野,所以他向全世界卖茶;天福要将茶叶普及全国,他也做到了。”陈社强说。

  华莱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 从回到冷市镇那天建立茶园起,华莱陆续新建了1.6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占全县茶园面积的7.2%。这其中,自主经营开发的茶园面积7000多亩。另外一块,采取“企业+基地+茶农”的开发模式,由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华莱提供技术、种苗和资金等支持,茶园建成投产后,华莱按市场价格优先收购基地所产鲜叶原料,这样的茶园有8000多亩。光是这两项的投入,就超过了一个亿。

  二期厂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这一部分的投入,已经超过了2.5个亿。

  “我曾说,要把自己的黑茶卫生标准,做到全国一流,我们做到了。”华莱在业内首次引入了GMP标准,以药品的要求生产黑茶。因为GMP认证的要求很严格,这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当然,陈社强会心一笑,这也是为了研发生产速溶茶、袋泡茶和胶囊,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一次,他的重音落在了“也”字上。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当代生活节奏很快,速溶茶饮、袋泡茶会使得茶消费从慢饮变成快饮,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袋泡是立顿的首创,但我们在黑茶领域率先研制了速溶,我们也不差。”

  近年来,湖南华莱积极参与打造和维护安化黑茶品牌形象的工作,包括开办“中国黑茶网”,出版《黑茶时代》专著,推出国内首个大型黑茶舞秀《黑茶印象》等。

  华莱的确有一套。难怪有公司高管解释“华莱”二字时,称是“划得来”的意思。

  要做中国的前三甲

  如果在5年以前,陈社强说要把立顿当成自己的对手,可能没有人相信。

  今非昔比。今天茶战的格局,要么被淘汰,沦为小贩,要么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完美去年在中国做了200多个亿,这只是账面上的数字。”陈社强语速不疾不徐,他知道直销在中国有多强的生命力,在华莱的板块里,它是成长最快的。

  经过5年的发展,华莱消费人群基数已经逾百万,销售团队也有好几万人,300多家黑茶形象店,销售网络遍布北京、上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全国三十几个省、市、县,还拓展了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有了这些基础,从去年开始,在安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华莱正全力申请直销牌照。

  企业要申请直销牌照,必须跨过成立5年以上、注册资金8000万、拥有GMP厂房等门槛,对于华莱而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安化县城东部新区,华莱正在筹建万隆黑茶产业园,预计投资5个亿,将达到年生产能力1.5万吨以上。建立中国黑茶文化展示中心,打造茶旅一体化的旅游接待中心,中国黑茶物流中心以及黑茶种苗繁育中心,实现“四位一体”。

  可以预见,未来5年,华莱将始终站在黑茶产业的第一梯队,并向中国茶企前三甲走拢。

  这还不够,要铸造名族品牌,走向世界,并不是一件易事。陈社强把华莱和立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里,把它研究得很透彻,并从这个强大的对手身上学习。在公开出版的书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茶产业必须将农产品(000061,股吧)转变为日常品;要将品牌的规划、建设、传播和发展全面整合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必须由以关系营销、圈子营销为主转向以市场营销,探索和创新符合茶产品特性的营销模式。”华莱需要懂茶,但更要懂得如何卖茶。懂茶的专家不可怕,就怕专家不懂茶。

  “中国茶叶如睡狮一般,一朝醒来,决不至于长落人后,愿大家努力罢。”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为中国茶博物馆题的词,成为了陈社强的自勉,也与安化黑茶的来者共勉。

  小资料

  立顿红茶

  立顿红茶于1890年由英国人汤姆斯·立顿创立,1972年被联合利华收购,目前每年销售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8亿美元,产品成功进入了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在如何将茶叶这种古老的消费品打造成国际品牌方面,立顿为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极具借鉴性的经验。

  采访札记

  在华莱采访的日子,我们遇见了无数的面孔,他们中有白领、有商人、有农民……面孔不尽相同,但都常怀感恩之心。人们知道的是,有人通过华莱黑茶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华莱以独特的方式,深深扎根在人心中。是这样一股力量,让她走得更远。

  茶商杨彦

  6月的一天清晨,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门口,人声鼎沸。到这个安化的“山窝子”里,从长沙开车过来,至少都要3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蜿蜒的小道,过轮渡。可这些都丝毫影响不了茶商的热情。

  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在黑茶门店口穿梭,喝茶、品茶、谈论着茶。多年前茶马古道的盛况仿佛又出现了。

  49岁的杨彦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一身运动装,并不起眼,可精气神十足。5年前,他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合伙人还卷着钱跑了。

  那段日子里,他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用的吃的,都靠母亲退休的工资,一个月1400多块。穷途末路之下,他借了2000块钱,买了一堆黑茶,请亲朋好友免费到家里喝。喝了一两个月,黑茶降血脂、通肠胃的功效显现出来,大家觉得是个好东西,开始从他这儿买黑茶。

  一传十,十传百,他靠黑茶赚了钱,还买了房买了车。现在,他把在全国各地结交茶商的工作,当成是旅游观光,“日子过得很舒服”。

  “让更多像我一样的草根,在推广黑茶中获利。”他说,他把黑茶送给别人,就是把健康送给了别人,想不赚钱都难。

  茶农刘下生

  在华莱产业链的上游,草根们也走上了脱贫的道路,60岁的刘下生就是其中一个。

  听说华莱要开发黑茶生态园,他把家里的3亩地全部租给了华莱, 600元一亩。凭着自己多年种茶的经验,他也应聘上了华莱的“茶园管家”,负责看管千亩茶园,一年能有3万元的收入。

  在以前,因为山区的水源有限,这3亩地只能种点苞谷和大豆,还有一点花生。靠地吃饭,一年有1200元的收成就算不错了,还要扣除种子和化肥的钱。

  村里男女老幼,只要肯干,就有做不完的事。分工种、采茶、施肥,天气好的日子,能有80到100元的收入。老刘说,村上1800人,有500人在从事与华莱产业链上相关的工作。

  农民种茶也收获颇丰,随着茶叶价格水涨船高,从2010年时5到6元一斤的毛茶收购价,到现在的30多元一斤,茶叶价格涨了5、6倍。

  在冷市这个小镇上,华莱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华莱总部固定工作人员超过200人,包括生产工人,高峰时有500多人,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地人。如包装、餐饮、家庭旅馆等,在冷市有超过3万人以上,或直接或间接为华莱工作。老刘的儿子、儿媳妇,也都为华莱工作。

  高管葛莉

  每个星期,葛莉几乎都会乘车往返长沙、冷市两地。她在华莱工作,周末回长沙的家。

  这段路程对晕车的她来说,异常辛苦。因为山路崎岖,她不敢开车,乘车往返要花8个小时,吐是常有的事。为了不影响正常上班,她往往周日下午就得提前动身。

  葛莉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2010年她进入华莱工作时,刚从北京辞职,没想到下一站就是交通闭塞、物质匮乏的冷市镇。在华莱长沙行政中心准备了一年,她最终下定了决心,听从公司调派,去冷市华莱基地工作。作为一名高管,她很清楚,只有身体力行,底下的人才愿意同甘共苦。

  那时的华莱刚刚起步,葛莉主要负责行政和内部员工培训。相对于之前那份工作,工资并不高,但她很开心,因为整个公司像个大家庭一样,很和谐。比如自己部门忙不过来时,其他部门同事一旦有时间,就会来帮忙,不分彼此。高管们跟兄弟姐妹一样,无话不谈;员工对她也很热情,管她叫“葛妈妈”。

  葛莉与华莱一同经历了4年风雨,感情也愈发真切。“家人、朋友都劝我,一个长沙妹子,年纪也不小了,跑那么远做事,还那么拼,图个什么咯?”葛莉笑着说,他们不知道的是,华莱就是她的第二个家。“我怎么可能离开自己的家?”

  葛莉说,其实她最辛苦的,不是每周8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也不是缺少节假日,而是看到儿子在微信圈子里发照片—经常一顿中餐就是一个盒饭。这4年来,葛莉很少给儿子好好做一顿饭。“不过崽伢子现在参加工作了。”她破涕为笑,要找个好女孩,替自己照顾好他。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