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解密直销新宠:沙棘产品

2014-12-24 10:15    来源:《知识经济》󰄲0 󰋇 67752 次

沙棘


种类繁多的沙棘产品


部分直销企业沙棘产品统计


由于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较少,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沙棘产品,市场是制约沙棘产业发展的第一大瓶颈。


文/冉智渊


2014年5月20日,春芝堂沙棘钙复合固体饮料隆重上市,这已是春

芝堂陆续推出的第五款以沙棘为原料的产品。


沙棘真正受到直销业界瞩目,是在半年前,2013年11月19日,一家从事沙棘综合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大型企业——内蒙古宇航人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直销声明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公示,让沙棘走向幕前,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调查统计,在直销行业内,生产和销售沙棘产品的企业不在少数,在不少直销企业青睐沙棘产品的同时,越来越多主打沙棘生产加工的传统企业也开始运用直销模式推广沙棘产品。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对沙棘产品的深度开发,沙棘产业也成为直销新宠。


高原“圣果”


传说古代有一个原始部落,牧民们不忍杀掉疾病缠身的老马,将它们放逐于广袤的山野中。不久,这群马又出现在帐篷外,恢复彪悍雄姿。牧民们以为有神相助,跟踪马群来到一片茂密的果林中,见群马以一种野果为食,便称此果为“圣果”。这种神奇的圣果学名就叫做沙棘。


“我国沙棘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辽宁等省区,世界沙棘90%的资源都集中在中国。”长期从事沙棘研究和推广的专家赵凡告诉记者,在这些生长区域中,青海沙棘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青海高海拔地区沙棘维生素和其他活性成分含量较其他地区高出两到三倍。


事实上,中国的沙棘产业起步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时任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提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20多年来,西部地区大量种植沙棘,面积多达100余万平方米,各地在沙棘植被建设、科研、加工利用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成绩不小。


据赵凡介绍,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不少从事沙棘加工的企业,总数已过千家。内蒙古宇航人、青海康普股份、北京高原圣果、山西和润益生、北京宝德瑞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维C之王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尤其是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是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维生素C之王”。据测定,每100克沙棘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800至1100毫克,最高可超过2100毫克,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


“沙棘从果实、籽到叶‘全身是宝’。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分达190多种,是一座天然营养库。”从事沙棘研究已有十余年的专家王铁柱告诉记者,如果说维生素C这样的成分太过司空见惯,那么沙棘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价值更令人振奋。“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加快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其在沙棘中的含量是人参的4倍。另外,沙棘种子中的黄酮,防治心绞痛的有效率达90%以上,改善心肌供血状态的有效率达80%以上。”


沙棘药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国藏医、蒙医就已将沙棘列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用于止咳、平喘、活血化瘀等。公元八世纪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已对沙棘的药效作了详细的记载。及至近代,地处边远地区的藏族、蒙族同胞仍用沙棘来治疗各种常见病。1977年卫生部首次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国药典》,之后,国家医药局和卫生部将沙棘列为药食同源植物。


据王铁柱介绍,国内外市场上的沙棘提取物主要为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沙棘果粉、原花青素、沙棘黄酮、沙棘膳食纤维等。沙棘籽油和果油作为药品、化妆品、功能食品的中间体和原辅料,应用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面对各种天然沙棘提取物和果汁,如沙棘浓缩汁、沙棘果粉、沙棘油、沙棘黄酮等的需求成倍增长,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美国雀巢公司、宝洁公司、养生堂、天津天狮等都已推出或开发了多个沙棘相关产品。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形成销售的沙棘类相关产品有功能食品、饮料、药品、美容护肤产品、洗涤用品、饲料、饵料等八大类约200多个品种。


双赢模式


沙棘是地球上生存超过两亿年、在有着“地球癌症”之谓的砒砂岩等石漠化地区惟一能生长的植物,它生命力极强,耐干旱、耐寒冷、耐盐碱、耐贫瘠,并有防风固沙、保水保土、改良土壤等生态作用,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种植沙棘,以改善西部生态环境。2009年8月,由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百万森林项目”。赵凡也是“百万森林”项目的实践者和推广者,他说:“这一项目目标是种植百万沙棘树,以每个贫困农户家庭5亩 (每亩400元)的援助标准,帮助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农户是沙棘树的所有者,通过将沙棘果以市场收购价格卖给当地的榨汁工厂,获得收入。”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沙棘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广这一模式。内蒙古宇航人高新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尚义说:“沙棘是整治国土的‘生物武器’,也是沙区百姓的‘致富树’。我们每年免费给县里和周边的农户提供将近100多万株沙棘幼苗,让农民们种植在当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不能种植庄稼的土地上。沙棘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成活率高,而且果实成熟季节是冬季,恰巧错过了农民的农忙时节,挂果后每年企业拿出8000多万元用于收购农户手中的沙棘,所以这对农户来说基本上是‘零投入’。”


据了解,宇航人每年通过沙棘种植一项就带动了和林县、凉城县等周边旗县农户1万多户,使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上千元。不仅如此,宇航人还在积极建设沙棘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5年内达到10万亩的规模,推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真正实现沙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需求增长


以沙棘为原料,可以制成多种类型产品。如在食品加工方面,沙棘可制成饮料食品和酒类,如果汁饮品、果酒、果醋、果酱、各种糕点及奶制品等;在医药保健方面,有用于心脑血管、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化瘀、宫颈糜烂、烧伤、烫伤、刀伤和冻伤等方面的制剂;在化妆品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可开发滋养皮肤,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具有抗过敏、抑菌、强渗透力和保护皮肤自然色泽的护肤用品及洗化用品。


近年来,我国食品、化妆品行业因国外巨头的大举进入,对沙棘提取物的市场需求更是以25%~30%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沙棘籽油和果油的年需求量已达2000吨左右。


中国与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沙棘产品主要出口国,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则需大量进口沙棘。据报道称,美国、欧盟等沙棘市场年增长率在30%以上,仅美国市场对沙棘提取物的年需求量便达240吨,但美国国内产量只能满足10%。


“沙棘提取物产品中,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是目前市场需求最为旺盛的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沙棘果粉作为新兴功能产品添加剂或原辅料,目前正在被相关行业和市场所认识并接受,近年来,市场需求增长尤为迅速。”业内专家指出。


市场瓶颈


20多年来,我国沙棘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内专家表示:“虽然我国沙棘产品的年销售额已接近30亿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500亿元产值的发展,但是国内往往重视沙棘果汁、果油、籽油、黄酮等的开发,而忽视了沙棘叶、茎、根的研发。重视食品开发的同时,滞后了沙棘保健品、日化产品和药品的研发。”


“虽然我国从事沙棘产业的企业多达千余家,但多数规模较小,有的甚至以作坊形式存在,用于研发、生产、销售的资金投入较少,品牌知名度较低,资源利用度差。”专家赵凡说道,由于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较少,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沙棘产品,市场是制约沙棘产业发展的第一大瓶颈。


2013年8月23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中国首届沙棘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沙棘产业专委会主任刘国强在会上也谈到国内沙棘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消费市场中有影响力的产品极少,科研成果积累少,特别是应用领域的成果更少,专门从事沙棘研发的人才少,在生活中长期使用沙棘产品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建立,还有待寻找破题之策。”


在内蒙古宇航人董事长邢国良看来,沙棘企业不仅需要提高科研实力,还需要抱团取暖。“保护野生沙棘资源是沙棘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企业每年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着重从沙棘育种到沙棘生物工程、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开发原料产品方面,要不断地往前走。同时,加大宣传定位,提升市场知名度。如宇航人公司产的沙棘产品已经进入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销量都在数亿元以上。”


直销新宠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仅有的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沙棘加工企业中,内蒙古宇航人、山西和润益生、山西金科海、青海康普股份等主打沙棘产品的企业纷纷开始进入直销行业,选择以直销方式推广沙棘产品。其中,内蒙古宇航人的申牌声明已获公示,直销牌照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获牌直销企业也开始关注到沙棘,对沙棘进行深加工。值得一提的是,绿之韵、康力等企业曾经设立沙棘事业部,招揽人才对沙棘产品和价值进行推广,取得不俗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在获牌直销企业中,有近20家企业研发生产有沙棘产品或者以沙棘作为主要原料。其中,以天狮、完美、隆力奇、春芝堂等企业尤为突出,涉及到沙棘保健品、护肤品、饮品。其中,完美的低聚果糖沙棘茶、天狮的泉肤露沙棘护理套装等沙棘产品的市场反响均不错。


“随着对沙棘价值的不断深挖,未来沙棘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多彩。目前,沙棘油是沙棘制品中的领导产品,可用于日化产品、保健食品和普通营养品;以沙棘果汁和果浆为原料的沙棘饮品可能会是未来沙棘家族中影响面最宽、规模最大的产品。沙棘叶制品、高品质的沙棘原料产品和沙棘生物工程的前景都很乐观。”沙棘专家王铁柱说道。

 

来源:《知识经济》2014年第8期 总第317期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