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贝瑞森十周年系列报道——杨•克里斯特•杨森

2021-08-12 13:24    来源:绿之韵󰄲0 󰋇 16143 次

 

  “当代白求恩”---杨森教授

  熟悉贝瑞森的朋友们都知道,贝瑞森名字的寓意, “贝”字取自贻贝;“瑞”字取自瑞典 ;“森”字取自森林,象征茂盛的生命力。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森”字,还有一重特殊的意义:杨森。贝瑞森创立至今,背后蕴藏着一段跨越17年的师生情,凝聚着中瑞两位科学家10年共同创业的梦想。

  2004年,顾铭博士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师从杨森教授,开启了贻贝粘蛋白的研究。2011年,顾铭博士和杨森教授在中国江阴共同创办了贝瑞森。

 

杨森教授和顾铭博士

 

  初识杨森的朋友,很难想象,这位身高192cm,身板硬朗,健步如飞,思维活跃的科学家,已是83岁的老人了。

 

 

Jan-Christer Janson

杨·克里斯特·杨森

国际著名蛋白质分离纯化专家

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皇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GE Healthcare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叠层色谱柱发明人,用于全球所有胰岛素工厂

Sepharose介质发明人

2014年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Jan-Christer Janson教授是国际生物分离科学技术的泰斗,瑞典乌普萨拉皇家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瑞典Pharmacia Biotech(现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事业部)科学总监和首席科学家。他主编的经典著作《蛋白质纯化》已经三次再版,发表科学论著 124篇。他发明的交联琼脂糖层析介质和层析柱成为全世界生物科学家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工具,支撑了众多生命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也成为全世界蛋白质药物大规模生产技术,创造了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他还设计了多个生物药的分离纯化,包括世界上第一个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蛋白质纯化(1)

 

蛋白质纯化(2)

 

 

——杨森教授说——

 

  杨森教授自1980年起与中国同行合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帮助中国实现了四个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
  第一个“重组乙肝疫苗”;第一个“重组-干扰素”;第一个“重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一个“重组人血白蛋白” 。杨森教授把乙肝疫苗技术无偿的捐献给中国政府,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荣获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被国人亲切的称为:“当代白求恩”。

 

 

1980.10.6-18,在中国讲学,并进行色谱操作的演示

 

1985年4月,杨森教授初次访问武汉

1990.4.18 北京,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由左到右黄志华(CNCBD)

任贵方教授(IVDC)侯云德教授(IVDC)

朱明清教授(IVDC)杨森教授(瑞典)

刘永辉主任(CNCBD)丁勇(CNCBD)

彭金芝女士

 

中国和瑞典生物医药合作历史悠久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杨森教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Janson教授无私帮助中国发展生物科学和技术已长达 40年,曾连续两次获得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资助。截至目前,Janson教授与中国学者合作发表论文52篇,接受中国学者41位到乌普萨拉大学合作研究,访问中国100多次,现任中国多所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名誉教授,举办讲座超过150余场,足迹遍布中国35个城市,听众达2万人次。


  与自己最骄傲的学生顾铭博士一起创建贝瑞森,是因为两位科学家都有着共同的信条:a scientist should contribute to human beings,用科技造福人类。杨森教授以其屹立世界科技之巅的成就和宽广博大的世界主义情怀,始终关注人类的健康。正是在他的护持下,贝瑞森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继续带领着贝瑞森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坚定前行。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