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成都打假遭遇新难题
今年8月,北京同仁堂发现在成都双流县一个大约两千多平米的商铺上,挂着写有“中华同仁堂”字样的招牌。同月,在江苏常州的“台湾中华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代表处”,也同样打着“中华同仁堂”的名义在招商。
据北京同仁堂方面介绍,自北京同仁堂集团成立以来,就始终与打假维权分不开。2000年以来,各种名目的同仁堂不断出现,这让他们也颇费周折。每年耗费在打假上的人力和资金都不少。
此前北京同仁堂主要采取发现一家就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要求取缔的方式维权。几年前在河南郑州突然冒出十几家“同仁堂”,他们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进行维权。今年在黑龙江伊春市又出了三家“同仁堂”。北京同仁堂也是采取这种方法向当地政府部门举报投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中,其中一家已经被责令改名。
今年在常州、成都发现“中华同仁堂”问题后,北京同仁堂改变了方法,向法院起诉这些侵权行为。不过让北京同仁堂没想到的是,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3年的“同仁堂”商标是否依然驰名,成为当天庭审中的一个争议焦点。
旁听了当天庭审的北京同仁堂法律顾问告诉记者,尽管他对北京同仁堂的打假信心满满,但对法庭的判决目前还不便作出预测。显然,纠结着现实和历史的诸多因素,北京同仁堂打假维权之路依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