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央视曝光“医美乱象”,多部门发声严查!直销行业如何破局?

2025-07-20 14:19    来源:C营销󰄲0 󰋇 6046 次

  近期,“医美乱象”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据央视报道,所谓的“医美速成培训班”打出“零基础培训”“包教会”“推荐就业” 等口号,声称几天内即可让学员掌握医美技术,摇身一变成为“医美从业者”。更令人震惊的是,培训期间竟有学员在接受培训师注射美容针时当场昏厥,被120紧急送往医院急救。消息一出,瞬间引爆整个医美行业。

  本应是“美丽”代名词的医美行业,如今却成为危害社会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当“变美”的正当需求与“逐利”的黑色产业链相互交织,行业该如何在规范中挣脱乱象束缚、实现健康前行?

7102亿红利下的底线失守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4,中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2020-2024年平均每年增长约20%,预计在2025年达3800多亿至4100亿元左右,到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102亿元。

  但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合规医美机构仅占行业12%,黑诊所数量是正规机构的6倍以上。无证医师注射玻尿酸致盲、非专业咨询师误导消费者致毁容等事件频频冲上热搜。2024年8月,天津一名35岁的女子在某“医美工作室”注射玻尿酸时,导致肺动脉栓塞,因抢救无效死亡。2025年1月,江苏常州胡女士从朋友圈购买所谓的“瘦肩针”,注射后发生肉毒素中毒,险些丧命,被送医急救......乱象的背后,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个体的健康创伤与生命风险,更在不断透支行业信誉、扰乱市场秩序。

  究其根源,乱象频发本质是“高利润”与“低门槛”的畸形结合。

  一方面,医美市场需求激增,但正规医生仅资质培养需8至10年,技术培养也需时间,造成医美合规人才紧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一些人摒弃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妄图通过非法手段分一杯羹。在此次央视报道的“医美速成班”乱象中,非法医美培训机构就宣称“3天学会针剂注射、线雕手术”,甚至提供“假证兜售”服务。培训师还向学员鼓吹医美行业能快速致富,日收入无上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16-2020年处理的医美纠纷中,超60%因从业者资质不全引发。

  另外一方面就是利用消费者心理的美丽幻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容貌焦虑”的驱使下,求美者对“快速变美”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从业者则利用消费者的容貌焦虑,刻意放大其外貌“瑕疵”,以“低成本高回报”为诱饵,吸引消费者踏入陷阱。

  多部门联动整治“野蛮生长”

  一直以来,相关执法部门都在对“黑医美”严查严打。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据网络信息统计,2024年以来,就有不少于11例医美乱象被罚案例。其中福州某医美机构,使用2款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的进口药品,最终没收扣押的涉案物品,责令停产停业15天,罚款150万元。

  此次针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期曝光的医美领域乱象,公安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迅速行动,形成“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药品监管”的全链条打击体系。各省市积极响应,湖南长沙、江苏苏州、广西南宁三地的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药监等部门已于6月29日采取联合执法,开展了一场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这些行动释放出的信号很明确,医美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该结束了。

  合规经营才是生存底线

  但行业规范不能只靠监管单方面发力,更需要从业者主动树立合规意识。如果大家都只追求利益,为了短期好处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让整个行业的信誉崩塌。

  这一点,对于已经涉足医美领域的直销企业来说,更需要提高警惕。像卫康、福瑞达、康婷这些直销企业,都已在医美市场有了布局。医美行业当前遇到的困境和教训,其实给整个直销行业敲响了警钟:不管是做产品销售还是提供服务,都要在“合规”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

  说到底,不管什么行业,合规经营都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能觉得“监管还没查到自己”就心存侥幸。只有每个行业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才能营造出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