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直销行业与消费者的诉求如何落地?

这份旨在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标准的文件,不仅对直销行业的经营成本核算与合规风险防控意义重大,深度关联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与行业乱象治理,更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广泛热议。这份文件,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改法具体会在什么时候落地,这次的征求意见稿最终会不会真正完成修订实施,更留意到此前讨论中提及的团队计筹等关键内容在意见稿中删除,这些内容的删除究竟代表着行业发展的利好还是潜在的风险,成为大众热议的核心焦点。


从改法的时间推进来看,当前明确的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30日,这是法规修订进程中收集公众与行业声音的关键节点。结合我国部门规章立法的常规流程,意见征集结束后,市场监管总局将进入意见梳理、草案修改、合法性审查与内部审批等环节。
参考过往类似法规的推进节奏,且征求意见稿中已预留了明确的施行时间表述,若后续进程顺利,新规最快有望在2026年中期正式落地实施。而关于改法的确定性,行业内外普遍认为落地是大概率事件。
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实施后,市场监管领域长期依赖2008年旧规章,形成了部分案件适用旧规、部分案件适用新法的双轨并行机制,同一部门对类似案件的执法尺度不一,既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也让企业难以把握合规边界。
此次新规的推进正是为了填补这一法律适用空白,适配当前传销、平台经济违规等新型违法行为的监管需求,改法具备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新规中团队计酬相关的删除,是引发争议最多的调整。对比2008年版旧规,当时明确区分了三类传销行为的违法所得计算方式,其中专门对团队计酬式传销的违法所得核算作出规定,销售自产商品按收入扣除原材料购进价款计算,销售非自产商品则扣除所售商品购进价款。而此次征求意见稿仅保留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式传销按全部收入计算违法所得的内容,彻底删除了团队计酬式传销的相关认定条款,这一变化打破了沿用十余年的传销违法所得认定逻辑。
这一调整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看待。
从积极层面而言,这一变化被部分解读为团队计酬即将合法化的前兆。当前微营销、社交营销等领域已广泛存在团队计酬模式,若仍按原有法规一刀切认定为传销,既不符合市场发展现状,也长期导致直销与传销的界限模糊。且在刑事司法层面,以销售商品为目的、以销售业绩为计酬依据的单纯团队计酬式传销活动早已不作为犯罪处理,新规的调整或许是行政监管向司法实践衔接的信号,有助于摆脱简单化的一刀切监管,走向精准化、差异化的行业治理模式。同时,这也为合规经营的直销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发展空间,避免合法的计酬模式因法规滞后而被误判。
但从消极层面来看,另一部分解读则指向处罚力度的升级。有观点认为,新规未明确团队计酬式传销的违法所得计算方式,可能意味着未来此类行为若被认定为传销,将不再允许扣除任何成本,直接按全部收入计算违法所得,处罚标准较旧规更为严厉。这种担忧并非无据可依,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确立了违法所得是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款项的基本原则,而新规也明确除另有规定外以全部收入扣除必需支出为违法所得,团队计酬未被列入除外情形,理论上存在适用全部收入计算规则的可能。这种模糊性让直销企业陷入合规困惑,担心因模式争议被调查时,违法所得计算会被直接套用传销的全部收入规则,进而增加经营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顾虑这种认定空白可能成为部分企业规避监管的漏洞,导致行业乱象加剧。

1.合法必要支出界定待细化
对于直销行业从业者而言,合法必要支出的界定是首要聚焦的问题。《办法》新规明确原材料购进价款、人员薪酬等可作为必需支出扣除,但实际经营中的具体场景仍存在模糊地带。
直销员佣金和层级奖励是否属于可扣除的人员薪酬,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经营成本的核算。尤其当部分薪酬与违规层级返利存在关联时,如何明确区分合法薪酬与直接从事违法活动人员的薪酬,避免合法支出因界定不清而无法扣除,是从业者普遍担忧的问题。
此外,直销产品购进价款、合规培训支出、营销系统运维成本等能否明确纳入扣除范围,扣除时需要提供哪些具体单证,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举证难度和合规成本,从业者希望获得更清晰的操作指引。
2.退赔款项对罚款的影响存疑
退赔款项对后续罚款的影响,也让从业者高度关注。《办法》明确退赔款项不予没收但计入违法所得,这意味着企业的退赔行为不能豁免违法所得的认定,但这部分计入的金额是否会成为罚款计算的基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处罚成本。
在处理消费纠纷时,企业需要更清晰的规则指引,以平衡合规责任与经营压力,避免因规则模糊而面临额外的经济风险。
3.证据要求引发合规管理挑战
证据要求带来的合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办法》要求当事人提供真实完整的单证、会计账簿等证据材料,否则合法支出可能无法扣除。
直销企业的销售模式具有多层级特点,销售数据与薪酬发放记录若未与财务系统完全打通,很容易出现证据不足或支出混同的情况。
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建立更完善的记录管理体系,而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合规管理成本,如何在合规要求与经营效率之间找到平衡,是从业者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

从消费者视角来看,消费退赔权益的保障是核心诉求。新规将退赔款项计入违法所得但不予没收,这一规定让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这意味着直销企业不能以已退赔为由逃避违法所得认定,监管部门仍能依据完整的违法所得数据对违法企业施以惩处,有效避免企业通过退赔减轻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退赔权益。消费者期待这一规则能在实际执法中严格执行,让违法企业付出应有代价,同时为自身维权提供更坚实的制度支撑。
消费者也期待新规能有效遏制行业乱象。新规对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式传销按全部收入计算违法所得,大幅提高了此类违法行为的成本。随着违法成本的提升,企业会更谨慎地规范产品宣传和销售行为,减少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行业内对团队计酬定性的讨论,也让消费者期待未来监管能更精准地区分合法经营与违法活动,既不打击合规企业,也不放纵欺诈行为,从而净化直销行业的消费环境。
消费者的参与权与监督权保障同样值得关注。作为举报方或受害者,消费者是否有权知悉违法所得的具体计算过程,了解企业合法支出的扣除明细,直接关系到认定结果的透明度。当消费者对认定结果有异议时,能否通过合理渠道提出意见并获得回应,也是保障其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这些参与机制的完善,能让违法所得认定更公正合理,也能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监督行业合规的积极性。

合法与违规业务的违法所得区分核算,是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争议点。直销企业往往同时存在合法直销业务与个别团队的违规行为,若违法所得按整体收入计算,合法业务的经营成果将受到牵连,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若仅针对违规业务单独核算,又需要明确的区分标准和操作指引。
对消费者而言,合理的核算方式能确保违法企业得到应有惩处,避免其通过合法业务掩盖违规行为,从而充分保障自身权益。这一问题的明确,直接关系到直销行业的合规生态与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需要新规给出清晰答案。
此次新规征求意见,为直销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从业者期待新规能进一步细化合规边界与操作标准,降低合规成本与风险;消费者则希望通过新规强化权益保障,遏制行业乱象。
目前意见征集仍在进行中,公众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电子邮件或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见。双方的核心诉求最终都指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期待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的合理建议能被充分吸纳,让最终出台的办法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实现监管、经营与消费权益的多方共赢。
来源:号角Pro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