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保健食品≠药品!别把“营养补充”当“救命仙丹”

2025-08-05 10:23    来源:食品与生活󰄲0 󰋇 2668 次

  最近在小区内听闻这么个事儿,想想就让人心疼!

  有位王阿姨一大早去听“健康讲座”,结果被忽悠着花了8000块退休金,买了三个疗程号称“包治百病”的灵芝孢子粉,更吓人的是,她回家就把医生开的降压药给停了,结果呢?脑出血进了医院!再一看那“神药”,成分表第一位竟然是淀粉。

  王阿姨不是个例,有的保健食品“宣传”得天花乱坠,什么“诺贝尔技术”“量子能量”“清除癌细胞”听着就玄乎,每年因为乱吃保健食品、耽误看病的事儿,还真是很多!

  保健食品和药品到底有什么区别?

  答

  简单来说,两者分别是“营养餐”和“消防员”。

  药品:治病救命的“消防员”?

  药品有“国药准字”这个身份证(比如H/Z/S开头的一串数字),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过的。

  有何用?用于治疗疾病!如高血压药降血压,降糖药控血糖,目标明确。

  怎么证明有效?得经过好几轮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它安全、确实能治病。

  有何风险?药品说明书上会清清楚楚写明白可能有哪些副作用、谁不能吃、跟其他药同时服用会不会“打架”。

  如何获得?一般是医生诊断后开具药方后购买,用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

  保健食品:补充营养的“营养餐”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比如缺钙时吃钙片补钙,吃菜少时吃维生素片补充维生素等。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我国对保健食品实施注册或备案制,也就是说保健食品应有注册号或备案号,并标注“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包装上应有“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贮藏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查询。

  日常可以在药店或大型超市的“专区专柜”及一些网络平台上买到。

  关于保健食品

  这五大坑千万别踩!

  1►“吃保健品就能停药”

  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得老老实实听医生的,按时、按量吃药,保健食品顶多算个“啦啦队”,在旁边喊喊加油,它不能上场“打球”(治病),擅自停药等于把看门的保安撤了,病魔会随时冲进来搞破坏。

  2►“纯天然=绝对安全”

  “纯天然”不代表无毒,比如维生素A吃多了能中毒,某些草药吃多了伤肝肾,天然≠安全。更可怕的是,如果在非正规渠道购买,产品中有可能会被黑心商家非法添加了违禁的西药,会导致我们吃出肝损伤、心脏病。

  3►“吃总比不吃强,当饭吃呗”

  瞎补不如不补,身体讲究个平衡。你明明不缺钙,天天猛补钙片,小心肾结石找上门;维生E补过头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4► “贵=效果好!进口的肯定牛”

  很多保健食品价格贵,主要是付在广告费、明星代言费、包装费上了,一瓶2000块的“进口深海鱼油”,里面的有效成分DHA,可能跟旁边货架100块的国产货差不多。买保健食品,重点看成分表里有效成分的含量,别光看价格和牌子。

  5► “这保健品能防癌、防病毒”

  国家明令禁止保健食品宣传能预防、治疗疾病,那些说“南极磷虾油建立病毒防火墙”“某某产品抗癌奇效”的,全是瞎扯,要么是拿动物实验忽悠人,要么是个别案例瞎吹牛。

  买保健食品,

  记住“四要四不要”口诀

  1► 要查“身份证”:

  买之前,打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查它是不是正经备案或注册的产品,谨防买到“三无”产品。

  2► 要看“配料表”:

  别光看广告宣传,翻到产品背面,仔细看“功效成分”含量。比如买钙片,看“钙”的含量是多少毫克;买鱼油,看“DHA”“EPA”的含量。含量太低作用聊胜于无,成分表里带个“等”字的,小心有猫腻。

  3► 要问明白人

  特别是你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些老毛病,或者正在吃药的,买保健食品前一定问问医生或者药师!看看跟你吃的药会不会“打架”,吃了有没有风险,别自行随意购买。

  4► 要留好证据

  购物小票、付款记录、产品包装盒千万别随手扔,网上购买时的沟通记录也要保留,万一买到假货、次品,或者吃出问题,这些都是你找商家、找消费者协会说理的硬证据。

  5►不要信

  不要信“能治病、能停药、能根治”的话,拍胸脯保证疗效的,都是骗子!

  6► 不要买

  不要在“会销”“讲座”和上门推销、没固定店面的地方买,这些地方最容易玩“打一枪换一炮”的骗人手法,坑完你就跑,维权都找不到人。

  7► 不要看

  不要看网上谁推“爆款”就跟着瞎买,保健食品不是衣服鞋子,别人吃着好不代表适合你,得看自己缺啥且身体能不能承受。

  8► 不要给

  不要随便给小孩,尤其是小宝宝吃保健食品,除非医生明确说孩子缺啥需要补。孩子身体娇嫩,乱补容易出问题。

这些人吃保健食品要极其小心

  “老病号”们

  (“三高”、心脏病患者等):保健食品里的某些成分(比如辅酶Q10、深海鱼油)可能跟你吃的药(比如华法林)起冲突,影响药效甚至出现危险,服用前必须问医生!

  孕妇或哺乳期女性:补什么、补多少要非常谨慎,如乱补维生素A过量,可能伤害宝宝,服用前必须问医生!

  术前或术后的病人:像银杏提取物、鱼油这些,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必须告诉医生你正在吃什么保健食品!

  肝、肾不太好的人:身体代谢能力差,保健食品里的某些成分难以代谢,排出体外,更容易堆积在身体中,可能导致中毒,服用前必须问医生!

  最后笔者再唠叨几句,保健食品的本质其实就是“营养加餐”,它不是健康的主角,更不是治病的“仙丹”。

  真想要身体好,秘诀就是平日里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睡个好觉、坚持运动、按时吃药(有疾病的情况下)和保持好心情这几点!

  别再把辛苦钱都砸在那些花里胡哨的瓶瓶罐罐上了,健康不是吃保健食品吃出来的!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