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这场新闻发布会,把保健食品行业的事说透了
2025年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召开食品安全专题发布会,为保健食品行业带来多重关键信息。
既系统披露了2020年启动的五年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成果,明确 “备案为多数、注册为少数” 的行业管理格局;也预告了拟发布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并厘清“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法律边界;同时点出当前“保健品”市场营销的三大乱象,并明确未来将以“四个最严”要求深化全环节监管,从成果总结到未来规范,全方位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抽检不合格率连续5年低于0.6%
从监管效能看,市场监管总局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强化全过程风险防控,严把保健食品安全、功效、质量关。通过5年清理整治,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一方面,严格的注册与备案管理守住产品“上市关”,确保每款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与功效声称真实可溯;另一方面,五年间全国累计抽检保健食品17.5万批次,不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0.6%以下,产品质量硬指标持续向好。同时,生产企业体系检查与自查报告制度同步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自查报告率、问题整改率均达100%,从生产源头降低风险隐患。
备案多、注册少的格局已明确
我国保健食品实行注册与备案并行的管理模式,这一制度设计源于 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核心是结合不同类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差异与保健功能评价需求,实现分类施策。
从制度逻辑来看,保健食品备案并非独立于注册的管理方式,而是在注册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完善—— 以高标准的注册体系为参照,推动备案环节实现更高质量的规范。
据统计,截至当前,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核发保健食品注册证书 1.4 万件,核发备案凭证 2.3 万件,这一数据清晰反映出我国保健食品管理 “备案为多数、注册为少数” 的行业格局,也体现出分类管理模式在兼顾监管效率与产品安全上的实践成效。
新规即将发布,规范全面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7405)拟于近期发布。
作为行业生产的“纲领性标准”,此次修订的新版规范内容将大幅升级。据悉,文本从10章扩容至14章,新增资料性附录,覆盖原料管控、生产流程、监管衔接等关键环节。
一是升级原料与生产管控。例如,针对非纯化发酵产物原料的潜在风险,增加了索取此类原料菌株或菌种鉴定、遗传稳定性、安全性等证明材料或报告的要求;若自行生产此类原料,需建立生产管理体系,从源头保障原料安全与功效。
二是倒逼企业压实主体责任。明确企业需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例如,要求企业开展生产过程验证以确保工艺合规,同时根据产品安全需求与作业区清洁度,动态调整生产环境监控频次,实现安全与效率兼顾。
三是完善执法依据。作为强制性标准,其在原料、辅料、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上,与保健食品注册、备案管理深度衔接,为监管提供明确细化的执法标尺,提升管理综合效力。
明确“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区别
在此次发布会的答记者问环节,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振宇针对公众易混淆的“保健品”与保健食品概念,作出了清晰界定。
他指出,二者在法律属性、范围边界上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并非规范的法律术语,而是消费者对各类声称具备特定功能或功效的食品、用品的俗称,不仅涵盖范围宽泛,也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与监管标准;后者则属于我国《食品安全法》框架下依法注册或备案的“特殊食品”,拥有清晰的法律定位。只有通过合规程序的保健食品,才可在规定范围内声称明确的保健功能,这一权利是普通食品绝对不具备的。
市场营销新乱象,向线上隐蔽发展
随着直播带货经营模式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违法营销渠道更加隐蔽,从公开推广转向私域直播(指借助非公开的线上社群,以直播的方式针对目标人群销售商品的新营销业态——编者注)。
此次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指出,当前“保健品”市场营销乱象集中体现为违法营销向线上延伸、营销渠道更趋隐蔽、营销手段欺骗性增强三大特征。针对这些问题,总局也已明确将扎实推进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聚焦线上化、隐蔽化、欺骗性营销乱象精准发力。
未来监管趋势:坚持“四个最严”
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监管态势,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刘松涛明确未来将以“四个最严”要求深化保健食品监管,通过全环节设限筑牢安全防线,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具体来看,产品准入与生产端管控严格。准入环节,企业提交的注册材料需真实完整,包含研发报告、配方等关键信息,需经安全性、功效性严格技术审查及“技术联动、专家联审”方可获批;生产环节,企业需具备原料前处理能力,提取物投料需获许可,由省级部门审查核查以确保与注册备案要求一致,同时必须配合监管部门日常检查与穿透式体系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营销宣传领域同样禁区明确,广告发布前须经审查并依法公开,内容不得含功效断言、疾病防治表述,不得暗示为健康必需、与药品比较或用代言人推荐;此外,严禁线上违法营销,杜绝网红虚假宣传,也不得通过私域直播等隐蔽渠道,以“养生课堂” 名义、冒充 “专家” 或用免费礼品等手段欺诈消费者,违规将面临严厉处罚。
结语
此次食品安全专题发布会,既是对保健食品行业五年整治成效的全面复盘,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划定了清晰的“安全线” 与 “规范线”。
对与行业而言,既要紧盯新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落地,也要严守准入、生产、营销红线,以合规经营规避风险。
无论是将“经得起查”的监管要求贯穿生产营销全流程,还是以 “经得住消费者考验”为标尺,用真实功效与透明经营积累信任,本质上都是推动保健食品行业撕掉“虚假宣传”“欺诈营销”的负面标签的必然选择。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