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八旬老人遭忽悠买高价保健品 免费健康讲座防不胜防

2014-05-21 08:19    来源:《健康时报》 󰄲0 󰋇 20260 次

  热直销网快讯:年近八旬的吴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工系,曾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做过贡献。他至今孑然一身,没有子女,无所依倚,退休后一直孤零零地住在单位分配的一间老房中。

  

  最近,吴先生居住的社区举办了一次“健康用油科普会”,正是在这次免费讲座中,他被推销人员游说交出了三万多元钱,几经追讨却仍旧无果,吴先生心力交瘁,拨通了健康时报的热线电话(400-6106-999按3键),讲述了自己的受骗经历。

  2013年12月的一天,吴先生发现家里大门上贴着一张讲座通知,称某高级营养师将为大家讲解“如何科学用油,如何选油等有关食品油与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此次会议是社区居委会举办,且通知上明确写明:“此次活动无任何商业行为”。

  当天,吴先生刚听完讲座,就有人凑了过来,向他推荐讲座中提到的某品牌亚麻酸胶囊和食用调和油。这位自称是销售代表的人极为热情,说这些产品能清除体内的血脂血酸,治疗动脉硬化。现在购买,只需要交31920元就能获得价值七万元的VIP贵宾卡,最关键的是,所有款项能够全额报销。

  这么多的优惠让吴先生心动不已,还沉浸在讲座中的他很快同意购买产品。因手上现金不太够,他想明天再缴费。但销售人员马上说,可以陪他到附近的银行取现。于是,吴先生把自己的三万元定期存款全部取了出来,接着便顺利地办理了购买手续。

  回到家冷静下来的吴先生拿出销售开出的收据,和家里的亚麻酸胶囊、食用调和油,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这些单价达千元的胶囊和调和油真能治病吗?经过和邻居打听,吴先生才知道这款亚麻酸胶囊是保健食品,不具治病功能。而调和油也很普通,和超市买的无异。

  吴先生马上向当初卖给自己产品的销售人员打电话要求退货,对方口头答应了要求,但称因领导不在,得下周一去公司退。等到周二,吴先生也没有接到退货的电话,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却说不能给退货。

  带着心中的疑虑,吴先生来到了组织讲座的社区居委会,想询问当天的讲座和所卖产品的情况。敏锐的工作人员听完吴先生的事情,感觉老人可能上当受骗,赶紧帮忙报了警。

  原来,居委会不知晓办讲座的人向老人们卖了产品,那张讲座通知并不是居委会印发。居委会主任说,只是为了提高社区老人健康意识,才同意办了这场健康科普活动,并且反复跟老人们强调只听讲座不要买东西。

  为了帮助吴先生挽回损失,居委会工作人员以老人儿女的身份与公司沟通,要求退货,可对方却表示不接受退货,并称老人已经在一份写有“不予退货”的协议上签过字,是自愿购买产品,并享受了三万余元购买价值七万元贵宾VIP卡的优惠,可分期凭卡提取胶囊和调和油。而对于产品全额报销的说法,对方主管矢口否认。

  居委会未能帮助解决,吴先生并不甘心,又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消费者协会,希望通过投诉的方式拿回自己的三万多元钱。

  消费者协会将吴先生和销售员及公司主管请到了调解室。公司方面称推销的是食用产品,并让老人签了相应协议,也就是和当事人有了“不予退货”的约定,合乎法律法规,因此这笔交易不能退货。消协工作人员努力调解,最终也未能让双方就纠纷达成一致,只好建议吴先生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

  吴先生身体并不好,之前有过两次急性心肌梗塞,还长年患有萎缩性胃炎,心里越想越堵,本就瘦弱的身体日渐沧桑。

  怀着最后的期待,腿脚不便的吴先生又来到法院,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手写了一份民事起诉书,以侵权、买卖合同纠纷的案由申请起诉收据上盖章的公司。

  然而,法院工作人员核实了该公司身份,发现盖章公司的注册地与推销老人产品的公司地点相隔甚远,原来涉事的是两家公司。法院要吴先生去这家销售公司所在地的物业开一份公司证明,连同这家公司法人一起起诉,这样才能完成诉讼条件。

  吴先生又一次来到了推销“保健”胶囊和食用油的公司,可是写字楼物业却搪塞不愿开证明,证明没法开出来,官司就没法打,三万多元的保健品和食用油就更是退货无门。

  因为害怕老人再去公司闹,两天后当时给吴先生推销的销售人员和主管买了水果来到了老人家中,对吴先生进行安抚,表示一定帮助老人把保健胶囊和食用油代销出去。吴先生不放心希望他们能写一份代销的保证书,却再次遭到了拒绝。

  又过了一段时间,吴先生见业务员迟迟未打来电话,便向他打电话询问进展,电话那头却早已不承认之前承诺的“代销”,吴先生的三万多元的产品依旧退不掉……

  相关链接:又一例专对老人的骗局

  这是一场针对老年人精心设计策划的骗局! 而类似报道中,像吴老先生这样遭遇的骗局,既不是吴老先生一个人,也还绝不是最后一次。

  这种针对老年人的陷阱和骗局,从“免费健康讲座”或是“义诊”一开始,就设计得让老人们几乎防不胜防。A公司生产,B公司推销,在C地开展活动,说的是疗效如何如何神奇,连哄带骗让老人“自觉自愿”签订“合法”的购销协议,把钱骗到手,然后造成监管难、取证难、退货难、诉讼难的既成事实。这样钻法律空子的骗局,奸商考虑到了规避监管,逃避打击的几乎所有细节,精心设计了进退有据的说辞和让被骗老人们维权不成有苦难言的不了了之。

  近年来,利用老年人辨别能力差,贪便宜的心理,奸商设套布局坑骗老年人钱财的事例时有发生。这些人利用老年人精神孤独、亲情寂寞渴望关心,重视健康的特点,打着“健康讲座”、“免费义诊”、“健康服务进社区”的旗号,精心设计规避监管、逃避打击的骗局,花言巧语编织谎言蒙骗老人们的钱财。早在吴老先生遭遇这场骗局之前,北京、宁夏、广东等地的媒体和监管部门就曾针对类似的“保健”骗局,多次曝光和发出消费警示,但这些丧尽天良专门坑骗老年人钱财的“黑手”,至今还未被斩断。

  他们先是利用老年人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精神孤独亲情寂寞的心理特点,深入社区家属院,对老人问寒问暖,甚至认爹认妈,用百般温馨家常的话语,用“免费”的测血压、血糖、量体温,送水、送餐、送健康等小恩小惠博得老人们的信任。

  而后开始利用老年人生理反应能力变慢,智力衰退,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信息相对封闭,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步下降,自理能力减退的生理特点,用亲情暗示、精神控制等卑劣的手段,把根本没有任何治疗功效的保健食品、劣质的辅助器械,故意吹嘘成“没有毒副作用”、“一次性除根”的“神丹妙药”。还拿出一堆老人们无法核实辨别真伪的各种证书、照片和名人使用感受来强化老人们的信任。

  老人们在似是而非的忽悠下,稀里糊涂地买了大量没有任何治疗功效的劣质保健食品、辅助器械、甚至“三无产品”后,奸商以“贵宾待遇”、“终身服务”等各种诱人的后续服务蒙蔽诱骗老人在看都看不懂的所谓购销或者服务“协议”上签字摁手印,为事后老人们一旦反悔,设置了“自觉自愿”的证据说辞,而此前的一切花言巧语统统是口说无凭。形成只要骗到老人钱财了,投诉到哪、告到哪,奸商都不怕的局面。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本报今天编发这篇报道,一是奉劝那些专门坑骗老人的奸商住手!要相信,凡是坑人害人,机关算尽也终会有失手的那一天;再则提醒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多回家看看父母或至少每天给老人打一个电话,这样骗老人钱,伤老人心的事才会越来越少!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