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健品为何如此嚣张?被拆穿的骗局,依然在神坛高居不下
不久之前,一位7岁小女孩的家长将权健帝国告上了法庭,其原因是家长上当受骗选择了购买权健保健品替代医院治疗,最终害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保健品骗局被大肆曝光,人们才清晰知道原来保健品都是骗人的玩意,低成本高利润,对人体的影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偏偏这个保健品行业依然兴盛如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保健品如此猖獗呢?
养生文化的伪科学盛行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似乎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长久的岁月之中,从前的古人渴望长生不老,得道升仙,哪怕到了现代才知道"人终有一死"的谶言,人们也依然想方设法长寿,让自己活得更加长久。
正是因为大家都拥有了"长命百岁"、"百病不侵"的祈愿,催生了一条巨大的"保健品"产业链,盘踞于我国的消费市场中。
为什么保健品行业明目张胆地用"伪科学"进行欺骗,甚至骗局都已经被揭穿,依旧有人趋之若鹜去相信呢?因为,保健品的无良经销商们不但利用了我们对长命百岁的"夙愿",更利用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
一大批的中老年人和重病患成为了保健品经销商的猎物,正因为这一群体对生命和长寿的渴望最为强烈,因此保健品行业便对他们进行疯狂的洗脑、吸金和欺骗。
越富有越穷讲究
"逢年过节送礼,首选丹参鹿茸,灵芝药酒!"实际上,中国的保健品不但利用心理与封建残余打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还利用冠冕堂皇的欺骗意图走进人情社会之中。
不久之前,就已经被曝光的燕窝鱼翅"伪养生",看似金贵万分,实际上所谓的蛋白质含量还远远不如一只鸡蛋。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越富有的人家越青睐食用诸如此类的保健品,他们不愿意相信科学进补,甚至认为吃平常的食物功效打折,却总是喜欢斥巨资购买那些所谓的"奇珍异宝"。
早前在浙江,便有两位太太成为了保健品传销的受害者。在犯罪团伙被一锅端起之时,这两位太太依旧立场坚定地对峙,原来同为受害者的她们,竟在争相攀比到底谁购买的保健品更多更贵,其中,"获胜方"花费了20万,"败方"略逊一筹,18万。
曾听过老人家们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不曾有休养生息,山珍海味,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个年代,大家都穷,却唯独没有"穷精致",更没有攀比附会。
如此一对比,不难查明中国保健品猖獗的主要原因:生活变好了,国民可支配的钱更多了,便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为理由,广纳不义之财,但偏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服用保健品,俨然成为了攀比,争光的象征,好一歪风邪气!保健品在国内猖獗万分的原因,离不开老百姓的对优质生活的追求,更与攀比心理脱不了干系。
漏洞百出的管理体制
既然中国保健品市场存在欺诈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为何始终没有一个铁拳手段去惩治他们呢?实际上,保健品厂家热衷于钻空子,而我们的司法体制也的确存在很多空子。
保健品公司并不会明确指出服用后的结果以及起效的时间,用模棱两可的陈述来引导消费者单方面的信任,却把自己的诈骗罪名洗得一干二净。
权健公司就是如此一个存在,七岁绝症女孩因为误信保健品耽误治疗而去世,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却又屡战屡败。
权健永远都无法入罪的原因是,它的产品虽然治不好人,但是也害不死人,他没有直接说明功效和作用,受害者的信任摇身一变成为了无关紧要的"脑补"
在法律体系中,只有明明白白的欺骗,才能被归类为欺骗,那么试问又有什么条例来惩治这种奸狡的欺骗?
其次,我国保健品的定价严重超过市场的规定价格,这不仅仅是因为商家和学者的吹捧,更是因为这个定价不受管制,也无法管制。"保健品",不伦不类,说它是药物,却没有治疗功效;说它是食物,也不符合食物的规定和条件。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就是穿梭在如此漏洞之下,游刃有余,理直气壮。
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学教育的科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识破保健品骗局的能力,更拥有了劝服长辈谨防诈骗的能力。看着日益凋零的中国保健品市场,不禁道一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