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创新扶贫之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扶贫之路上,无限极自成立以来,已走过了近30年。通过捐建无限极小学,成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在全国建立40多个中草药种植基地等行动,无限极的公益创新大树正愈发枝繁叶茂,走出了一条从帮扶个人到培育产业的扶贫道路。
从捐款捐物到培养人才,无限极创新个人教育扶贫
出生于全国重点扶贫地区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郑建华,因家庭贫困难以继续学业。高考后,郑建华接触到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该班由‘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资助,班级学生学杂费全免,每个月还有额外补助。
“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是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的重点创新公益项目,意在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13年至2020年9月,该项目受助学生共1272名,其中949名学生已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据统计,无限极“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累计捐资捐物已逾1亿元,并打造了“思利及人助学圆梦”“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等公益品牌。
打破捐钱捐物局限,无限极精准产业扶贫
在个人教育帮扶以外,无限极还将扶贫工作拓展到健康产业上来。
在秦岭,“仙草”灵芝的种植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户,产品全看“老天爷”,市场风险也非常大。在了解当地情况之后,无限极与同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的成员天方健来到陕西,开始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新模式。
同时,无限极与天方健还为药农提供了“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并邀请了上海农科院、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加入扶贫队伍,为药农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让种植户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无限极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吸引了很多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做药农,一方面提高了收入,另一方面实现了家中老有所依、少有所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鉴“灵芝扶贫”模式,无限极还将其推广到了全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通过产业扶贫过上了好日子。
“企业扶贫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捐钱捐物,更应当结合自身的经营战略、人才和管理经验,进行有效、长久、精准的公益帮扶。”无限极从个人帮扶到产业扶贫之路,正印证了这一公益理念。未来的无限极,将继续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为社会繁荣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