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莱被指涉嫌传销快速增长建立在备货、囤货上 每个员工都是产品直接使用者
直销巨头康宝莱,被爆涉嫌通过发展下线,以鼓励加入人员备货、囤货等方式变相传销。加入康宝莱的每个员工,首先都是康巴莱的直接使用者。更可怕的是,IBTimes中文网调查发现,其所谓每年几十亿的收入,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或建立在众多业务代表的备货、囤货基础之上。
每一个加入康宝莱销售美梦的人,要么是曾经的忠实使用者,要么是希望能够依靠这棵大树快速发家致富的人。能够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必然曾经是康宝莱产品的使用者。
据其官网资料显示,目前康宝莱体重管理、营养补充和个人护理三大系列产品已经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销售,并且是通过200多万个独立经营商进行销售。而自1997年投资中国以来,其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主要以蛋白混合饮料为主的体重控制产品,及各类营养保健产品、个人护理品为主,已达20多种。
有知情人士向IBTimes中文网透露,加入康宝莱销售团队,"一般都是从自用产品开始的"。他说,每个进入康宝莱的员工都将拥有一本相册,第一页便是员工入职前和销售成功后的对比照片。
这种"打鸡血"似的鼓励措施,还会出现在诸多的康宝莱产品演讲推广会中。不少求职者或第一次尝试了解康宝莱的顾客,经常被邀请参加此类活动。
一位曾经参加过康宝莱面试的求职者对IBTimes中文网称,这些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康宝莱的产品,以及宣讲在康宝莱如何成功的故事。"掏了100元买了他们的书,说什么加盟业务代表,还有20元入场券。"
在康宝莱管理团队,员工主要分为业务代表、高级业务代表和经销商三个层级。而加盟业务代表的首要要求,是使用其产品并花费近4万元购买系列产品,即所谓的"备货"。
不少深陷康宝莱发财梦的业务代表仍然认为,这家对外宣称"在纽交所上市,由梅西代言"的公司,"公司实力、品牌都没问题",市场销售利润也很可观。
但实际上,对保健行业并不热衷的中国消费者,并不认可这样的模式。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推销康宝莱产品,或邀请加盟的帖子和广告。即便已经开始正常运转的诸多经销商,据IBTimes中文网走访发现,其门店生意也十分冷清。
某康宝莱业务代表介绍,康宝莱去年在中国的营业收入有18亿元。而在上海,除了位于静安寺附近的的直营店外,加盟店共100多家。
产品卖得并不好,营业如入到底从何而来?
每个经销商吸纳和发展新的一级业务代表时,都将获得新加入成员的销量可能性和资金。同时,康宝莱的营业收入也将多出一个4万元--即新成员的备货资金。
业务代表在备货之后,销量压力也随之而来。如果产品销量不好,每个业务代表手中的囤货无法售出,康宝莱将会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不够"。当IBTimes中文网见习研究员以加盟业务代表的意图询问相关情况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做康宝莱要有心理准备,赚钱不赚钱就看个人,就像炒股有赚也有赔,这很难说"。
"做康宝莱就像做销售一样,传统的生意是在店里等,但做康宝莱需要走出去。"该知情人士称:"至于方法的话,每个人都不同,看自己那种方式放得开,不过基本上就是在马路上找顾客,坐车坐地铁随时随地都可以。"
今年6月,有媒体曾爆出康宝莱店员曾通过派发传单,靠高薪噱头拉人入伙发展下线,涉嫌传销。
- 康宝莱,传销
- 文章链接:http://www.hotds.com/news/html/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