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网络食品销售乱象 总局促8平台治理
聚焦 价监竞争执法工作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价监竞争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综合能力,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广州举办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价监竞争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为期5天,课程安排紧凑,培训内容围绕价监竞争工作主业,紧扣价监竞争执法涉及的各领域监管实务,包括水电气、旅游、教育、医疗、殡葬领域价格行为监管、规直打传执法、反不正当竞争案例讲解等,还邀请专家讲解人工智能在电子取证、线索筛查中的实战应用路径、讲授财务知识,交流保障“十五运”顺利举办的价格执法经验,为一线执法提供前沿的工具和方法支撑。
此外,培训班还设置了对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解读和宣贯的课程,该课程同步邀请了部分省属国企及部分大型平台企业共同参与。课上,学员们与企业、平台代表积极提问,分享观点,气氛非常热烈。课后,多位企业代表表示,本次培训不仅学习到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更是一次宝贵的合规指引,为企业保持合规经营大有裨益。
下一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价监竞争条线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价格监管效能,持续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深入开展规直打传工作,坚持监管为民、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进一步推动价监竞争工作开创新时期新局面。
各地级以上市市场监管局价监竞争执法业务骨干、林芝市市场监管局业务相关干部参加本次培训。
什么是“职业弹幕人”?
从早些年的刷单炒信,到后来的“好评返现卡”,如今又出现了调动气氛的“职业弹幕人”,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弹幕人”?
据了解,“职业弹幕人”是指操控虚假账号或者雇佣网络水军的人,通过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预设话术评论,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以达到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制造虚假流量的目的。
直播间涉嫌购买第三方服务
批量发虚假弹幕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四级主办 陆楠:现场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当事人和他所雇佣的职业弹幕人的一些聊天记录,包括微信的转账记录,使这个案件形成了证据链的闭合。
执法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调查发现,该直播间涉嫌购买第三方服务,批量发送虚假弹幕,其雇佣的这些没有使用过产品却利用操控虚假账号刷屏的团伙,就是“职业弹幕人”。他们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弹幕评论,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制造虚假流量。进一步调查中市场监管人员发现,这款所谓燃咔果冻只是一款普通食品,根本不具备减肥功效。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三级主办 王鑫:我们可以看到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红颜草莓桑葚燃咔果冻,它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编号,没有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标志,也没有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它只是一款普通的食品。
"职业弹幕人"的生意
是如何运作的?
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装成“过来人”分享虚假好评,以此来推动销量增长。“职业弹幕人”生意是如何运作的?直播间雇佣职业弹幕人又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市场监管人员导出了一场直播的所有虚假弹幕,记者注意到其中有大量重复发送的虚假弹幕内容:这条在同一场直播中“8单瘦28斤”被反复发送了26次;这条“不饿不动瘦16.6”发送24次。
据市场监管人员介绍,除了宣称虚假效果的弹幕,“其他平台398(元)一盒,直播间买200元送200元”,大量类似促单类弹幕也都是职业弹幕人所发。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四级主办 陆楠:他们的话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催单类,就是让用户赶紧下单,营造一个大家都在下单的氛围。还有一类就是好评类,比如在本案中他们会刷一些“吃了很管用,我哺乳期也吃了也减肥了”,或者“我喝酒宵夜照样能瘦”。这种话术给大家造成误解,让大家来购买。
市场监管人员透露,在一场时长约十二小时的带货直播中,水军利用其控制的几十个手机账号发送虚假弹幕,单个账号发送虚假弹幕频次达50至300条之多,一场直播中虚假弹幕的总量可达1000余条,占弹幕总数的近七成。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四级主办 陆楠:职业弹幕人是在当事人的直播过程中通过其操纵的数十个平台账号,反复不停发送相关弹幕,他们也会模拟真实消费者看直播的过程,隔十几秒或者半分钟左右发一条,或者现在发完了,待会让另一个账号去发,从而规避技术监测和平台监管。
在商家与职业弹幕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记者看到,水军提供虚假弹幕互动按时间收费,既可包场,也可包天或包周。报价为:包场40元,包天80元。
带货雇"职业弹幕人"
涉虚假宣传将被罚
“虚假弹幕”刷屏直播间,营造出好评如潮的氛围,再加上带货主播的营销话术,极易诱导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冲动下单,结果就是买来的商品与宣称不符,既浪费了时间,又损失了金钱。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虚假弹幕在直播带货行业广泛存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这起“职业弹幕人”虚假宣传作为全国首案,为监管部门整治相关乱象提供了参考。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最终,涉事企业因虚假宣传被依法处罚。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三级主办 王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我局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职业弹幕人”行为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伪造产品反馈,诱导消费。这样的乱象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又干扰了正常商业秩序。据市场监管人员介绍,此次查处的案件暴露出网络直播业态中“流量造假产业化”的管理盲区。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三级主办 王鑫:本案首次将直播刷屏行为纳入编造用户评价的执法框架,为同类案件提供法律适用范本,警示广大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通过机器或者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市场监管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通过直播间购物时,要警惕承诺效果的绝对性话术和促单弹幕信息。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四级主办陆楠:在购物前要仔细查看商品的详情页和包装图片,一旦发现所购买的产品宣传功效与实际功效不符,可以通过平台客服进行投诉,并同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央视新闻,由庶正康讯编辑整理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