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科学正确洗手 养成健康习惯
全球洗手日
手是人体接触致病微生物最多的部位,洗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疾病方法。正确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可以远离致病微生物,预防疾病。
每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其设立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防止疾病传播。
中华先民在非常早期就注意到洗手对于人体健康的保护。在《礼记》中有记载,“鸡初鸣,咸盥漱”,这里的“盥”就是洗手的意思,即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
商周时期,宴飨礼仪中就已形成完善的盥洗制度。《礼记》记载的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生动展现了当时待客之仪:由年少者持匜承接脏水,年长者执壶注水盥洗,主人最后递巾拭手。这套被称为奉匜沃盥的礼仪程序,不仅体现了周礼对清洁的重视,更通过长幼有序的细节,彰显了华夏先民的礼制精神。
此外,华夏先民在农耕生活中发展出多种智慧去污方式:草木灰因含碳酸钾成为平民首选,秦汉时期已有用灰清漱手的记载;淘米水(古称潘)因米粮珍贵,实为贵族专属;澡豆作为豆粉与药物的混合物,自佛陀时代起便是僧俗通用的清洁品,孙思邈更称其“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南北朝时出现的胰子(肥皂雏形)以猪胰混合豆粉制成,贾思勰与孙思邈均有详细记录。
勤洗手做好防护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日常生活中的洗手时机包括但不限于:饮食和处理食材前;咳嗽及打喷嚏后;大小便前后;接触过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扶手等;接触宠物和各类野生动物后;接触各种污染物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实施的《人群聚集场所手卫生规范》中规定,洗手要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指甲缝和指缝,按照“六步洗手法”(如下图)认真揉搓双手,具体步骤如下: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只手的掌心旋转揉搓;
第六步:揉搓手腕,并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风干或烘干。
当手部沾染污垢且缺乏流动水源时,建议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擦拭。选择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可快速起效;若对酒精敏感,则推荐使用无醇型替代产品。
科学正确洗手
养成健康习惯
做好安全防护
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