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3600亿保健品市场迎来“政策破冰”!
(来源:搜药)
从“注册制”向备案管理试点,国产复方配伍保健食品迎来破冰发展!
01
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制试点
大健康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10月17日,一场关乎湖南省保健食品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会议在长沙召开。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的国产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管理试点暨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宣贯会议,解析了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在产在售“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要求”保健食品换证、生产许可政策及有关问题,解读了国产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试点申请材料要求。
该会议向业界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一项旨在破解行业长期发展瓶颈的关键性政策,已正式进入试点落地实施阶段。此次会议不仅详细解析了备案试点的申请材料与流程,更吹响了湖南大健康企业抢抓新一轮政策红利的“集结号”。
那么,这场在湖南紧锣密鼓宣贯的政策,究竟有何来头,又能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这一切,都源于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国产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出台,堪称行业里程碑,它标志着困扰业界多年的复方保健食品“注册制”壁垒被打破,中医药经典理论“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首次通过备案制形式纳入国家监管体系。
从公开信息看,参与试点的省份除湖南外,还有贵州、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山东、浙江等省(区)。

“注册制”向“备案制”转变带来的最直观利好,便是产品上市效率的“飞跃”。过去,一款成分复杂的复方保健食品,从研发到上市动辄需要3到5年时间,资金成本高达数百万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曾举例,像经典名方“四君子汤”,就因为含有非药食同源原料且配伍复杂,长期被挡在备案制的门外。而如今,根据试点政策,符合要求的企业在材料齐全后,最快30个工作日内就能获得备案号,上市周期有望缩短至1年以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创新门槛与时间成本。
此次备案试点政策首次将中医药“君臣佐使”配伍逻辑明确为备案依据,推动了传统理论的标准化落地。同时,政策通过“白名单”原料和“双限”机制(原料总数≤14种,非药食同源≤4种)进行规范引导,有效防范了“复方”概念的滥用,实现了在放开准入与严格监管之间的精准平衡。
复方配伍备案试点标志着中医药“君臣佐使”配伍理论首次获得制度化认可,为养生智慧现代化开辟路径。该试点结合糖果、饮料等新剂型开放,将推动产品向“零食化、日常化”创新。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参与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医药理论的复方产品将塑造中国保健食品的差异化优势,显著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成为“走出去”的特色名片。
02
规模突破3600亿
药店为消费采购的主要阵地
当下,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正经历稳健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3282亿元,同比增长8.29%;2024年预计增至3475亿元,2025年将迈向3600亿新台阶。保健食品市场持续扩容背后,是需求细化、技术创新与政策加持的多重驱动,更离不开渠道端的精准承接。
从消费选择来看,药店与医院合计占比30.67%,远超大中型超市的26.55%和网购平台的20.92%,坐稳渠道头把交椅。
药店作为保健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源于消费者对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中老年人选购慢性病调理产品时依赖药师指导,年轻人咨询“轻养生”方案时需要专业建议,而药店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佳场景。
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国产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打破了复方保健食品的注册制壁垒,“君臣佐使”理论纳入备案体系,产品上市周期从3-5年缩短至1年以内。伴随更多食药两用中药材纳入备案原料目录,药店的中药保健品类将进一步丰富,专业优势愈发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保健食品正从“药补”转向“食养”,胶原蛋白软糖等零食化产品受青睐。药店可依托线下体验优势,结合线上社群运营,打造“专业咨询+场景化陈列”的营销模式,契合年轻化、个性化消费趋势。
保健食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让药店的专业价值被重新定义。从政策承接者到健康方案提供者,从产品销售端到产业生态枢纽,药店正以专业底色撬动3600亿市场红利,在全民健康升级浪潮中,成为守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力量。
03
突破困境转型发展
头部连锁加码布局自有品牌
近年来,在监管趋严、带量采购、患者回流、线上分流等叠加因素冲击下,实体药店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一众头部连锁药店不再固守渠道终端角色,而是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将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提升至核心战略高度,以此构筑新的护城河。
翻阅各大上市连锁2024年的年报不难发现,自有品牌已成为高频关键词与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家依据自身优势,探索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共同勾勒出行业转型的清晰轮廓。
一心堂注重以数字化驱动产品创新,通过构建消费者健康需求预测模型,与上游供应商建立C2M(顾客对工厂)选品协同机制。同时,其通过“线上精准推荐+线下场景体验”的融合营销提升转化,扩大了B2C自有品牌的市场声量,开辟了新的增量市场。
老百姓则通过与国内头部生产厂家深度合作,以直供模式保障产品品质与成本优势。2024年,其自有品牌在自营门店的销售额高达35.4亿元,销售占比提升至22%。这一亮眼成绩得益于其严格的商品开发标准与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打造“老百姓优选”等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兼具安全、健康与性价比的健康生活产品。
益丰药房的战略焦点在于通过供应链的精益化管理构建差异化商品力。公司持续推进成本控制、渠道优化与供应链智能化升级,着力打造一个涵盖自有品牌、独家品种和厂商共建品种的“商品精品群”。此举不仅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商品竞争壁垒,实现了差异化竞争,更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和顾客忠诚度。
漱玉平民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品类矩阵满足消费者广泛的健康需求。其自有品牌业务在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9%,占零售业务总销售额超13%。公司通过系统化的品类结构优化,并建立“股份-战区-城市公司”三级商品线动态匹配机制,辅以SKU精简,显著提升了商品经营效率,降低了库存风险。
可以说,在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头部连锁药店加码布局自有品牌,已不仅是应对当下困境的权宜之计,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转型。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