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别让另类的“保健品”坑害了你

2020-09-03 09:54    来源:助还社󰄲0 󰋇 12364 次

  从9月1日,多条新规开始正式生效,这些新规新政无疑将切实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即将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滋补品、保健品、疫苗等不纳入医保目录,不再报销。另外,保健药品以及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的药品不得纳入《药品目录》。

  近些年来保健品欺瞒消费者的事件层出不穷,保健品时不时就被推上风口浪尖,截至2020年,7月24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的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4.8万家,较去年同比增长25.67%。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新增相关企业9.1万家,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保健品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最多的月份。

  与之相应的保健品骗局在近年来也是屡见不鲜,小编分析,保健品骗局主要是以下几种套路:

  1、“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型

  某些销售人员通常先在几个小区附近举行商家免费送锅碗瓢盆的活动,然后告诉防备心低的人听讲座可以“领鸡蛋”。连着听几次,次次都有东西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几次之后就会有人买下销售人员口中“有病养病,没病养生”的保健品。

  2、“听完讲座,担惊受怕”型

  有些受骗者不信家人的劝阻,坚称讲座上的“专家”是“神医”。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讲座开始前一天,销售人员会把自己跟进的客户情况汇总给“专家”,从每日的饮食到疾病史,十分详细。讲座上,“养生专家”头头是道,夸大疾病,忽悠的客户晕头转向。买了保健品还要夸:“专家不愧是专家,病情说的准,建议给的好。”实则,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托。

  3、“嘘寒问暖,做小伏低”型

  此种是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家中小辈生活节奏快,生活忙、工作忙,时常忽视了老人的真实需求。 儿女陪伴不到的,“保健品”销售员就趁机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端茶倒水、捶背洗脚,时不时给老人送水果、生活用品,“干爸”“干妈”“爷爷”“婆婆”亲昵的称呼随口就来。 这样一来,别说八百一盒,就是两千一盒的保健品,老人都会争相购买。 也难怪有老人会说“我知道他们(保健品推销员)有时候是骗人的,但是我觉得他们说话贴心,所以我就能接受他的这个保健品。

  那么保健品骗局究竟有多“诱人“才让这么多骗子“前赴后继”,几乎年年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呢?

  首先,保健品存在着暴利产业链。据央视节目及相关媒体的曝光,某些保健产品每盒售价上千元,但实际进价仅百元。比如只有8元的补脑产品,售价198元;55元进的高蛋白最低卖600元;65元进的沙棘油摇身一变就贴上800元的价签;甚至于一盒号称美国纯进口产品,一盒康美达青春基因素卖1000多元一盒……

  低成本高利润吸引着骗子,也吸引着盲目听信宣传语的人们“争先恐后”的购买。但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经常警示,某种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不宜超过推荐食用,不得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也表示,保健品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不可能治百病。 有数据统计,在2016年时,保健品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664亿元。那么站在2020年来看,可想而知保健品的利润有多大。

  保健品的主流消费者倾向于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缺乏对新兴销售手段的伪装的辨别能力,还有迫切改善自身身体情况的需求心理,使得保健品公司轻而易举地从他们身上赚取到了高额的利润,被骗的事例更加层出不穷。他们在推销时根本不会考虑购买者的身体状况、经济实力,只在意每月漏进荷包的提成。

  一家保健品销售员曾说:“我们这边的老客户,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们都会心甘情愿去买。”话糙理不糙,我们要深思的不是为何总有人落入圈套,不是埋怨父母买保健品,跟骗子亲近,而是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如何合理的管控自己的资金安排,合理消费,理智消费。不迷信保健传言,有病寻医吃药,无病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才是拥有健康体魄最理想又最有效的保健方式。从源头上来改变这个一现象,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果你对保健品有什么其他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小编交流哦!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