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药企加码化妆品成趋势,企业如何理性抓住机遇?

2020-10-11 09:18    来源:直销中国周刊󰄲0 󰋇 14546 次

  33家上市药企纷纷涉足药妆

  伴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功效、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药企开始纷纷跨界化妆品行业。近日,益盛药业发布公告称,计划使用自筹资金3.45亿元投资建设化妆品人参精深加工产业联合体项目。

  拟3.45亿元建设人参化妆品

  据介绍,益盛药业是世界医药行业首先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企业。其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益盛药业化妆品业务方面,因主要采取线下特许加盟的销售模式,受疫情影响较大,子公司 益盛汉参化妆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761.9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61%,实现净利润1,554.3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3.79%。

  益盛药业表示,近年来,吉林省对人参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实施了加快振兴人参产业工程,提出把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切实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着力采取多项措施做精做大做强人参产业。借此契机,公司将人参产品由医药领域快速扩展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日常消费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根据化妆品板块的发展现状,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人参精深加工板块作为公司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市场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也急需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补充和提升。

  其实近年来,药企跨界化妆品渐成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3家上市药企涉足化妆品行业。不久前,复星医药控股公司湖南洞庭药业投资成立湖南洞庭康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8%,公司主营业务之一便是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双鹭药业也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海布生物提交的含大麻提取物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获通过。

  33家上市药企纷纷涉足药妆

  天眼查专业版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约26.4万家经营范围包含“中药”或“西药”且同时包含“化妆品”,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其中,超七成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10%以上的企业为个人独资企业,6.81%的企业为个体工商户。

  其中,单从“生产企业”的维度来看,共有33家A股上市药企的经营范围中包含“化妆品”,如片仔癀、同仁堂、白云山、华润三九、马应龙、云南白药、德展健康、益盛药业、贵州百灵、康美药业、九芝堂、仁和药业等。

  手握“排毒养颜胶囊”的盘龙云海,早在1995年就跨界创立化妆品牌诗莉薇;较早进军化妆品行业的同仁堂,已拥有13个类别共80余款产品,包含面膜、乳液、面霜、精华、洁面乳、手工皂、沐浴液等;马应龙明星产品痔疮膏因被美妆博主推荐,成为祛除黑眼圈的“偏方”再次闻名。

  近几年当中,同仁堂早早在北京建立了首家美容旗舰店;康恩贝药业推出了孕产妇肌肤修复系列产品;片仔癀推出美白药妆系列,诸如此类的还有昆明圣火和广州敬修堂均进军药妆。

  本土药妆竞争压力大

  虽说药妆市场的份额正在逐步扩大,但是本土药妆品牌想要和药妆大牌一争高下,还有着巨大差距。

  智研咨询数据,中国的药妆品销售额仅占国内化妆品市场的20%,在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化妆品产业大国,药妆品生产均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药妆能够占到化妆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其药妆品销售额均有几十亿美元。

  而且随着近几年消费者对高端、天然日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国际日化巨头公司对高端药妆市场频频布局,药妆市场份额还在快速增加。

  联合利华在今年上半年宣布收购了两家药妆品牌,一家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药妆品牌Dr Roebuck,另外是一家法国护肤美妆品牌Garancia。

  日化行业的另一大巨头公司宝洁在去完成了两笔对药妆品牌的投资,先后收购了新西兰天然皮肤护理品牌Snowberry和法国药妆品牌First Aid Beauty。

  由于日化巨头一直保持着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断调整自己的品牌规划以保持自身的市场优越性,本土药妆品牌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外资药妆品牌的市场垄断地位。

  想要站稳脚跟,本土药妆品牌不仅需要时间的磨砺,还有待整个产业链效率的提高,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

  药企化妆品缺乏竞争力,业绩难言

  据记者查询33家药企2019年年报及2020年半年报发现,仅片仔癀、益盛药业公布化妆品板块的业绩,其余药企对化妆品业绩只字未提。

  片仔癀在化妆品市场表现不俗,2020年半年报显示,拥有“片仔癀”、“皇后”等多个品牌的控股子公司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51.09%,净利润8093.59万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亿元,净利润7422.45万元。

  同仁堂2001年进军化妆品行业,经过10多年发展,仍未在其2019年年报及2020年半年报里提及化妆品的业绩。记者在其控股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官网看到,该公司自2009年战略转型后,全国销售额已过亿元。不过,上述业绩并未提及是单年业绩还是多年业绩。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文章指出,大部分药企都以具有一定功效的护肤品为主,但随着药监局不断出台更新规范化妆品行业,药企在转型的同时也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政策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化妆品行业虽然空间广阔,但药企进入的难度较大。

  收购化妆品公司仍是“惨败而归”

  还有企业以收购方式进军化妆品行业也惨败而归。如莱茵生物,2019年年报及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对其全资子公司桂林皙美佳人化妆品有限公司计提100万元减值准备,至2020年6月30日,皙美佳人化妆品公司的账面价值变为0元,且莱茵生物对皙美佳人化妆品公司的应收款为321.04万元,账龄有4-5年,后者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318.9万元。

  南卫股份于2016年以1280万元收购上海美莲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收购后,美莲妮生物经营不善,持续亏损,南卫股份2018年计提全额商誉减值802.89万元。对于这次收购,南卫股份坦言,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研发能力无法和知名化妆品牌相较,品牌效应薄弱,且2017年收购股权后较长时间才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无法及时生产经营,导致老客户流失。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指出,在“药妆”风头正盛的那些年,药企靠着在药店宣传“药妆”的功能去和普通化妆品竞争,“药妆”被叫停后,对化妆品销售渠道和终端都不熟悉的药企,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药企跨界化妆品虽然有着天然优势,但从业绩表现看,还需在产品和渠道营销上下更多的功夫。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