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填补法规空白,化妆品技术“智囊团”诞生

2024-05-09 08:21    来源:仪美尚󰄲0 󰋇 1414 次

  5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公告(2024年第53号)(下称“第53号公告”)”,不仅宣布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委员会”),164名委员会成员名单也随之公布。

  委员会成员主要由药监部门、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高校、医院的相关人员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与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委员会拟入选名单相比,来自欧莱雅、雅诗兰黛、上海家化、珀莱雅等30多个海内外企业的相关人员,在正式名单中已不见踪迹。

  01 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宣,成员不包括品牌代表

  第53号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做好化妆品标准(含牙膏)制修订工作,国家药监局决定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药监局官网截图

  具体的,委员会又下设通用技术要求、原料和包装材料、安全评价、人体安全与功效评价、产品、检验检测、牙膏通用技术要求、牙膏检验检测等8个分技术委员会。

  在成员构成方面,委员会共由164名来自监管部门、事业单位、高校、地方协会的人员组成。委员会设立的职务委员,则由国家药监局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组成。

  仪美尚注意到,与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委员会拟入选委员名单相比,今日正式公布的名单主要有两点不同:

国家药监局官网截图

  一是委员会成员总人数有所减少。在此前的拟入选委员会名单中,共有190名成员,相比此次确定的164名正式成员,共计减少了26名。

  二是品牌方代表未入选正式的委员会委员。在此前的拟入选委员会名单中,来自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云南白药、珀莱雅、相宜本草、好来化工、莹特丽等化妆品上下游的企业代表也位列其中。但在正式的名单中,这些企业代表未能入选。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拟入选名单里的品牌代表均在相关企业的研发、法规部门担任要职。比如,担任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官的魏晓岚,在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的吕智,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法规部高级总监姜宜凡,资生堂中国研发中心高级总监王颖等。

  02 填行业法规空白,促进化妆品迈入高质量发展

  通过委员会成员名单可以看到,委员会成员集合了化妆品相关领域较高层次的团体和专家,“这为今后各项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起草、落地以及专业领域裁判,提供了高层次的顾问力量。”在筱声生物产品经理郭晓峰看来,本次标准化委员会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全面覆盖了化妆品领域的各个工作版块。委员会下设的8个分技术委员会,把行业人士较为关心的“安评”、“人体功效评价”、“检验检测”等热点很好地做了囊括和划分,以确保做到兼顾和均衡。

  另一方面,委员会成员身份多元,专业对口。据公开信息查询,各分技术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皆是该领域专业经验丰富或久负盛名的院校机构的学术专家。

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截图

  以安评为例,既有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的专家,也有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多地的成员,以及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等院校机构;而在人体功效评价、牙膏等版块还有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医院体系的医师。

  再者,无品牌企业代表能较好地确保独立客观性。委员会正式成员里并无拟入选时的企业代表,“充分体现了该委员会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郭晓峰认为,此举能较好地避免委员沦为品牌背书和专家站台工具的弊端。

  某资深行业人士也表示,“在正式的委员会成员里,没有品牌方的代表,才能避免委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但也有人对此持相反观点。某新锐品牌研发人员认为,“能否保证公平公正性主要是看监管机制,而不是看委员出身。”

  对此,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持中立态度,但同时,他也呼吁,“(委员会)增加企业和大众陪审或者观察员。”

  英格尔检测认证集团日化事业部总监张大为则认为,现如今的委员会成员,在后续行业标准化法规的制定上势必会很严谨,但企业代表的加入,在创新性方面会是一个加分项。

  “总的来说,委员会的成立很有必要,”张大为表示,它不仅很好地解决目前部分团体标准标准不一或重复的乱象,“后续国家层面更权威、更好的标准的出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更加有利。”

  从长远来看,委员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填补化妆品行业标准化技术法规方面的空白,促进中国化妆品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