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和治友德|夏末秋初要如何进行养生方法分享

2025-08-13 10:16    来源:和治友德󰄲0 󰋇 8218 次

  立秋虽至,末伏犹在,天地间正上演着“争秋夺暑”的微妙博弈。此时节,暑气未肯轻易退场,秋意却已悄然渗透,形成一种独特的过渡状态。晨起时凉风习习,正午却骄阳似火,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特殊考验。

  在这样的时节里,人体的阴阳平衡也随着外界环境而波动,需要我们以更加细腻的方式去感知和调适,我们要如何进行养生呢?

  饮食养生

  【养阴清热 润燥止渴】

  从中医五行理论来看,秋季对应为金,与人体五脏中的肺脏相应。立秋时节开始,燥邪渐盛,这种干燥的气候特性最易损伤肺脏,导致体内津液亏损,从而引发咽喉干燥、干咳少痰等症状。传统医学将肺称为“娇脏”,因其既怕寒又怕热,且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故在干燥的秋季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在保证充足饮水的同时,夏秋交替之际,还可通过滋阴润燥的食材进行食补调理。日常膳食宜选用具有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宁心安神功效的食材,诸如芝麻、蜂蜜、百合、银耳及乳制品等,这些食物都能起到滋养肺阴、润泽肠胃、促进津液生成的功效。同时应避免过多摄入高纤维粗粮和辛辣刺激类食物。

  推荐一款润燥饮品——甘蔗荸荠雪梨汁:将青皮甘蔗、荸荠和雪梨搭配榨汁饮用。青皮甘蔗性味甘寒,具有调和脾胃、滋润燥热、清除烦热的功效;荸荠甘凉入肺,既能解毒润肺生津,又可助消化消胀气;雪梨则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同时具有降血压、软化血管、促进肠道蠕动的多重保健作用。

  行为养生

  【起居有常 适量运动】

  秋季人体阳气逐渐内收,阴气开始增长,此时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建议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最好在晚上10点前就寝,这样有助于顺应阳气内敛的特性,促进机体自我修复;早晨宜适当早起,在清新空气中进行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既能畅通气血运行,又能提升机体免疫力。

  在夏秋季节转换之际,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养护心肺功能,改善内脏器官的运转效率,还能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损耗体内阳气。推荐选择强度适中、节奏舒缓的运动方式,例如健步走、太极、登山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以下养生功法长期练习可有效养护肺部、强健体魄:每日晨起洗漱完毕,选择安静环境闭目端坐。首先上下牙齿轻叩36下,随后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待津液充盈后反复漱口数次,分三次徐徐咽下,同时意念引导至丹田部位。稍作停顿后,开始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练习——吸气时舌尖轻抵上颚,以鼻吸气并意念导引至丹田;呼气时微微张口,心中默念“哂”字(不出声),将气息徐徐吐出。整套呼吸动作需循环练习36次。

  心理养生

  【笑养肺气 调养心神】

  随着立秋时节的到来,白昼渐短而黑夜渐长,昼夜温差逐渐明显。这个时节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开始增长,人体也应当顺应这种阴阳变化的规律,以内敛收藏为养生重点。虽然秋天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但萧瑟的秋风、飘零的落叶等自然景象,往往容易引发人们悲秋的情绪,导致心情低落、睡眠障碍、精神焦虑等不适状况。

  所以立秋时节需特别注重精神调摄,通过养心安神来维持情绪稳定。当生活中遭遇烦闷或忧郁时,应当积极寻求疏解之道,可以选择运动健身或郊游散心等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中医理论指出,开怀大笑具有滋养肺脏、疏解郁结、缓解倦怠、宽胸理气、补充元气等功效。建议在秋季时节保持愉悦心情,经常展露笑容,这样既能调节情绪,又能促进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