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安发国际“双核战略”:医药与康养如何实现1+1>2的产业协同效应

2025-09-23 10:17    来源:易直销󰄲0 󰋇 2873 次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引下,安发国际开创性地打造了“医药+康养”双轮驱动模式,这不仅是一场商业变革,更是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深度重塑。

  近年来,安发国际控股集团在中国大健康产业中崭露头角,其推出的“双核战略” 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这一战略以医药体系和康养体系为两大核心,形成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据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安发“双核”业务业绩显著增长,成绩喜人。这种通过医药带动康养,康养反哺医药的创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大健康产业的边界和可能性。

  双核战略:两大体系,一个愿景

  安发国际的“双核战略”建立在深厚的产业洞察基础上。医药体系集“中医诊疗”、“药物研究”、“中药制剂生产”、“共享药房”和“医药康养”于一体。

  康养体系则依托覆盖广泛的线下门店与庞大营销团队,将保健食品、护肤品、新型饮料等产品推向市场。这两大体系共同聚力打造“药、健、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模式。

  安发国际控股集团总裁高炜指出,安发第三次创业的关键词是“双核战略”,即围绕中医药和康养体系进行战略布局。2025年,集团的重点工作将紧扣“精准、深耕、提升”三个关键词展开。

产业协同:相互赋能,共创价值

  双核战略最精妙之处在于实现了医药与康养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增效。医药体系为康养产品提供科学背书和技术支持,康养体系则为医药产品提供市场通道和客户基础。

  据了解,安发本草在全国已成功布局526家医疗机构,其中授权诊所483家,联合机构43家。这些医疗机构覆盖民营医院、中医馆、中西医诊所、养老院、美容院等多元化场景,为康养产品提供了强大的销售渠道和用户接触点。

  同时,康养体系通过广泛的市场接触点收集消费者需求,反馈到医药研发端,形成了“市场引领研发、研发驱动市场”的良性循环。这种协同效应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研发风险和市场推广成本。

  科技赋能: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结合

  安发国际在推进双核战略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支撑。公司引入了AI智能诊疗设备技术,将其融入公司独有的100多款现代中药提取配方颗粒的应用中。

  安发本草的中医四诊仪通过AI技术模拟中医师的“四诊”流程。患者只需通过简单的身份录入、面舌图像采集、脉诊设备佩戴、填写自适应问卷,系统便将自动生成一份详细的体质分析报告。

  这种“人机结合”的模式,既提升了效率,也保留了中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安发本草“双核”市场的发展注入了AI新动能。

  安发还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和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已构建起覆盖中药配方颗粒、保健品、特膳食品的全链条产品体系。

全球布局:本土创新,国际视野

  安发国际的“双核战略”不仅着眼于中国市场,还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公司回顾了刚刚在俄罗斯考察的突破性进展,包括与俄罗斯工程院签署国际天然药物研究院合作协议。

  安发还深入原始森林采集优质药材资源,并受到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的特别接见,这些无不彰显了安发在国际合作中的战略高度。

  经过26年的市场深耕,安发的足迹已遍布全球21个国家。展望2025,安发将集中战略资源,为面向未来的市场提供精准化的定制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随着“双核战略”的深入推进,安发国际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集团正在规划与俄罗斯工程院和新西兰及我国的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

  2025年,安发本草将全面开局,全线出击,争创“千所千店”。公司还将采取包括引入中医AI问诊系统、整合社会诊所资源、布局银发经济、建设分药房和推进制药项目等在内的八大举措,进一步谋长远发展。

  安发科创总部项目的快速推进,既是福建省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实践。项目通过整合“药、健、食”三大领域资源,联动渔、茶、菌及道地药材基地布局,并与地方政府、合作社共建GAP原料标准化基地,实现了一二三产的龙头引领式融合发展。

  安发国际的“双核战略”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据集团总裁高炜透露,上半年安发“双核”业务业绩显著增长,成绩喜人。

  更令人期待的是,安发科创总部已全面封顶,预计2026年启动配方颗粒生产。这个总投资约5亿元的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超10亿元,将形成完整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闭环。

  安发国际的“双核战略”正在重新定义大健康产业的边界和可能性。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