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布局公开 披露5项重组胶原发明专利
近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全球透明质酸领军企业华熙生物正加速推进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专利战略布局。仅在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密集披露五项相关发明专利。
具体包括以下专利:
1.《高稳定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2.《具有三螺旋结构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3.《一种小分子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及其应用》
5.《一种重组IV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上述专利申请时间均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
结合此前分别于2022年、2024年公开的《一种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重组Ⅱ型胶原蛋白及其在凝血和组织再生中的应用》,华熙生物目前已累计披露7项重组胶原蛋白核心发明专利。
从重组胶原蛋白原料的市场应用趋势看,随着行业认知深化,大分子量、高交联度的胶原蛋白已逐步确立在严肃医疗领域(如敷料、注射填充、止血材料、人造器官等)的主导地位,而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理念亦成为行业共识。华熙生物当前的专利布局显示,其正探索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疗器械与化妆品领域的双向应用可能。
关于“华熙生物频繁布局重组胶原蛋白专利是否意味着对透明质酸业务的背离”这一争议,需以动态视角审视。事实上,华熙生物对胶原蛋白的战略态度历经多次演进:2021年处于上升期的华熙生物将胶原蛋白列为潜力原料,自主研发的胶原蛋白原料实现技术突破;2022年明确聚焦重组胶原蛋白基础研究,投资北京益而康(主营胶原蛋白海绵及人工骨研发生产),启动省部级项目“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如今已实现自研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商业化,并开发出敷料、化妆品等终端产品,其第三类医疗器械胶原水光产品更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尽管近两年华熙生物管理层(如董事长赵燕)曾公开强调“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存在认知误区”“与透明质酸不具备直接可比性”,但重组胶原蛋白凭借其突出的可持续性与生物相容性,已在市场中形成难以撼动的地位,华熙生物对动物源及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从未停歇。
据公司中期数据显示,通过架构优化与考核机制调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化妆品板块)已触底回升。若其重组胶原蛋白研发进入成果兑现期,有望在下半年为化妆品业务注入新增长动能。
与此同时,上周浙江珂瑞康三类器械“注射用胶原溶液”获批,但其适应症仍聚焦真皮层填充,未覆盖真皮浅层肤质改善领域。若华熙生物筹备多年的“胶原水光产品”能率先获批,填补该市场空白,将成为行业内首家同时掌握“胶原水光+透明质酸水光”双技术的头部企业。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