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当商业长出温度:安利社群的“美好生活”实验

2025-09-29 08:25    来源:华夏时报󰄲0 󰋇 1027 次

  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第一次踏进安利的宠物社群时有些意外。没有想象中大型商业活动的喧闹,只有十几位牵着狗的年轻人轻声交谈。“大家确实很I(内向)。”她悄悄对社群主理人翁昕雯说。对方笑着回应:“只有狗在的时候我们才能说点话。”

  这个名为YOLO CLUB的社群,名字源于“You Only Live Once”。三年前,翁昕雯从日企辞职后陷入迷茫,暴食增重30斤,反复质问丈夫“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直到缪忠奎考取营养师资格,带她走进安利社群,她的体重从130斤降到100斤,人生轨迹就此改变。这种转变如涟漪扩散——她将困在游戏世界的表哥陈恺勍拉出房间,通过定制营养餐单和健身计划,不仅让他一个月减重12.5斤,更推倒了封闭的心墙。在社群音乐故事会上唱完《心墙》,陈恺勍坦言:“要在现实社群中接触、感受,才能真正改变。”母亲翁羽灵目睹儿子从房门紧锁到阳光开朗,哽咽难言。

图片 1.png

演员李雪琴探访安利社群

  当李雪琴抛出“如何盈利”的犀利问题时,缪忠奎的回答模糊了商业与生活的边界:“商业模式是以自身改变影响身边人。”这种“轻创业”模式正在全国数十万个毛细血管般的社群中悄然生长——从健身广场舞到旗袍秀,从亲子课堂到骑行俱乐部。

  在社群中重新发明生活

  郑燕玉的故事更具颠覆性。三年前第一次站在吴淑芳面前时,她是个连车费都掏不出的农村主妇。儿子一句“谁叫你生我”如刀割心,全身慢性病更令她深陷泥沼。“能跟你学吗?”这个只读到三年级的女人怯生生地问。彼时的吴淑芳,正经历安利传统会场模式被互联网冲击的至暗时刻。转机发生在咖啡馆——吴淑芳将读书会搬进网红空间,意外激活了中年女性的表达欲。

图片 2.png

吴淑芳创立的女性成长社群

  当推销安利无人倾听时,分享书中智慧却意外叩开了新大门。“书对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催眠,”伙伴们半开玩笑,“你讲书,我们请喝咖啡。”这句笑谈,竟成了日后燎原的读书会星火。她们果断抛弃冷清的会场,打卡城市里一间间网红咖啡馆。热咖啡氤氲的香气中,女性们的心事与困境被小心托起、熨帖、疗愈。吴淑芳称此为“第二曲线创业”:当产品暂时退居幕后,人与人的真诚连接成为最坚韧的纽带。

  郑燕玉把安利当作“夜校”。她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产品知识,更是如何直视镜中那个牙齿残缺的自己。“其实只是疤痕而已,不必在乎。”她逐渐挺直了腰杆。那个曾因贫穷被儿子怨怼的母亲,如今月入两万,站在澳大利亚的阳光下,被儿子羡慕地调侃“没干活,吃喝玩乐”。

  “很多女性经济独立了,内心却依然不独立。”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观察着这个热气腾腾的社群。她看到郑燕玉寻找的不止收入,更是“被认可、被看见”的生命价值。

  而在退休护士毕克勤的房车营地,无水火锅正飘出香气。12年前从医院退休时,她不曾想会带领血糖异常的伙伴们开启“悠长的假期”。这个平均年龄65岁的社群打卡网红餐厅、举办旗袍秀,更关键的是彼此监督健康管理。

  “一坐上车,他们都说我像打了鸡血!”菜市场里,毕克勤一边挑拣菠菜一边大笑。车轮承载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的放飞。曾经的护士长四十岁便饱受胃病折磨,医院的常明灯几乎耗尽她的笑容。当药物无法根治,同事递来的营养补充剂意外点亮新路。“三分治七分养”,毕克勤从此扎进营养知识。

  露营地中央,李建华小心码放食材。曾经的餐后血糖高达13点,加入毕克勤的圈子后,他的血糖稳步降至8点以下。“谁晒房子晒车?”他笑着举起手机,“看看我的体检报告!”这张纸成了他最骄傲的“成就证书”。

图片 3.png

学者刘擎探访安利社群

  学者刘擎受邀加入这场“悠长的假期”后感叹:“你们主要是在生活。”毕克勤们的实践颠覆了传统商业逻辑——没有生硬推销,只有基于真实需求的分享。“我们从来不销售,”她强调,“就是帮助你有需求,我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4000双手托举的“生命实验”

  支撑这些社群的是一套隐秘而坚韧的基础设施。2020年,安利IT团队用45万工时完成系统升级,使购物平台承载力提升50倍;数创部门的AI助手能即时生成儿童身高管理方案;安利咸宁工厂员工曾冒暴雪步行三小时返岗,只为保障抗衰新品准时下线……

  2024年2月,咸宁,暴雪压城。蔡运琼凌晨5点半冲出公寓。积雪深达10厘米,车轮在失控边缘滑动。这位工厂负责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基源欣活晚生产一天,伙伴们就晚一天拿到产品。”当她踉跄抵达工厂,却见浑身结冰的陈端摘下帽子,头顶蒸腾着热气——只为守护生产线不停摆。

  这不是孤例。在安利中国的肌体中,4000多名员工如精密齿轮般咬合,共同驱动一场名为“创业合伙人”的社会实验。他们托举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数十万普通人的事业梦想。

  在安利研发中心内,陈亮团队经历着没有硝烟的战争。2023年《CELL》期刊发布衰老研究重大突破后,实验室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这仗靠的不是热血,是快、准、狠。”这位安利研发中心的博士口中的“三板斧”令人咋舌:神农系统用AI算法从6万种植物营养素中闪电锁定目标;价值千万的科研设备从国家级实验室搬进企业;60人科研军团日夜攻坚,仅用十个月就将抗衰新品基源欣活推上市场。

  更猛烈的技术革命在数创部酝酿。与英伟达共建的智算中心将响应速度提升40%,全程加密的3万篇核心资料库,让每个销售人员都拥有私人智库。这背后是200人奋战45万工时完成的系统迭代——2019年大促崩溃的教训,已转化为支撑50万人同时在线的数字基座。

  央视制片人白桦至今仍记得2021年的“暗访”经历。在安利北京体验馆,他全程观察一场健康活动:“没有推销话术,只有营养师讲解科学知识,和专家说得分毫不差。”曾经对直销品牌心存戒备的媒体人,在目睹近7万名认证顾问组成的科普网络后彻底改观。

  当安利以“重公益不功利”理念叩开央视大门,双方共创多档大健康栏目,安利纽崔莱成为央视全面健康行动合作伙伴,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品牌。营养专家石汉平录制的微课点击破千万,如今安利平台聚集了上百位像石汉平一样的专家,提供给健康社群的免费内容达3万篇。

  “健康社群将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主任张许颖如是评价。

  在美好生活的“长坡厚雪”上绽放

  “传统商业追求流量,我们要的是留量——留存的‘留’。”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坐在摆着“美好生活之花”模型的桌前解释。这朵八瓣花涵盖健康、情绪、社交、财务等维度,恰与央视调查中国人幸福认知的变迁吻合。

  今年6月,余放曾带着一份洞察走进央视《美好生活大调查》的现场。数据揭示了一个悄然发生的转变:过往数年独占鳌头的“收入水平”,在影响中国人幸福感的因素中已退居第三,取而代之的是健康。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变得多元而均衡——情绪健康、社会关系与个人成长成为新焦点。

  “中国人正从‘求富’转向‘求福’。”余放总结道。这一社会心理的嬗变,正是安利“美好生活之花”得以扎根的土壤。

  在张泉灵看来,安利开创了一种“低门槛创业”模式。它无需高额投入或特殊技能,起点仅仅是对“美好生活”某一维度的愿望与行动。郑燕玉从厨房走向社群分享,广场舞阿姨在韵律中开启新事业,年轻宝妈通过照料三代人健康踏上创业之路……生活与事业的边界在此消融。

图片 4.png

安利中国总裁余放与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对谈

  一位曾在家庭厨房中默默付出的母亲感慨道:“在家做饭,付出再多也常被视作理所当然;在社群做同样的事,却收获认可与价值,甚至成为事业的助推剂。”余放点明其中转变的关键:个体从“持续付出”的消耗状态,进入“不断被滋养”的丰盈循环——被看见、被鼓励进而有能力帮助他人。

  支撑十几万社群主理人的,是安利精心构建的赋能系统:不计成本打造优质产品以筑牢信任基石;投入智能科技与航天育种等前沿领域;搭建拥有数万条免费优质内容的学习平台……公司刻意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创业者。

  余放坦言,安利模式初看链路颇长——需先改变自己、经营社群,而后触及生意。但这恰是“信任复利”的积累过程。“一切改变始于自身,开始虽慢,却如涟漪扩散。”她比喻道,“这不是追逐流量的生意,而是经营‘留量’的艺术——留存人心,构建长期信任关系。”

  当许多企业焦虑于技术颠覆与周期波动时,余放道出了安利穿越六十五年风雨的“终极密码”:以不变应万变,将“人”的需求置于中心。布局大健康赛道,正是因其能跨越经济起伏;而通往健康的路径需充满快乐与意义,则成为不变的底层逻辑。

  面对“百岁人生”时代命题,余放的思考超越了物质产品:“如何让百岁人生成为健康百岁、活力百岁、美好百岁?”这指向一个更深刻的挑战——当寿命延长,生命的意义感与质量如何同步提升?

  在安利的蓝图里,抗衰老产品研发只是基础。其更深层的实践,是在无数社群中构建起“美花式”丰盛人生的生态——让每个平凡个体都能在身体、情感、社交、成长等多维度绽放光彩。余放强调:“美好生活之花不该是墙上的海报,它必须活在每个人身上。”

  当广场舞的韵律与创业活力在银发族身上共振,当三代人因共同事业紧密相连,这些市井叙事正汇聚成商业向善的生动诠释:真正的护城河,是让每个普通人活成理想的模样。

  在意义感稀缺的时代,那些被点燃的普通人的微光,或许正是穿越未来的终极密码。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