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这一万亿级赛道加速!哪些直销企业有先发优势?

2025-09-28 07:58    来源:C营销󰄲0 󰋇 1165 次

  2025年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更是超过2万亿元,一个万亿级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9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多部门对推进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建议作出答复,明确指出将完善食药物质目录与管理标准,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集群建设,加强科普宣传与人才培养,系统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积极的政策信号,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药食同源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产业现状从“可选消费”到“刚需品”

  药食同源的理念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的“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这一理念强调了食物与药物在维护健康中的协同作用,药食同源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疫情前,药食同源市场以传统滋补为核心,通过即食化、零食化创新,满足消费者便捷养生需求,同时功能性食品和养生茶饮也占据重要份额。

  2002年3月,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该名单中涉及的87种物品可用于普通食品生产。2020年1月6日,卫健委2019第8号公告,正式给予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质作为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纳入药食两用目录。

  疫情的爆发,成为了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根据公开信息,自2021年至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持续对药食同源物质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和扩容。2024年8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官网正式发布了《关于地黄等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公告》(2024年第4号),正式将地黄、麦冬、化橘红和天冬这四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药食同源物质正式扩容至106种,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备案制等政策的推行也加速了产品上市流程。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不仅丰富了药食同源产品的原料基础,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动其从“可选消费”稳步迈向“健康刚需”。

  企业布局直销企业的创新与领跑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免疫力提升的需求激增,直接推动了功能性食品的爆发。功能需求也从以往的基础养生,向免疫力提升、慢病调理、抗疲劳等细分领域不断延伸。众多直销企业在药食同源领域展开创新实践,从原料筛选、技术研发、文化融合、营销创新等维度布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从技术与产品创新来看,“传统食材+现代科技”是核心方向。无限极的拳头产品“增健口服液”极具代表性,其以茯苓、香菇等药食同源原料为基础,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复合多糖”核心技术,通过超微粉碎、生物转化等工艺提升功效,产品上市30余年累计销量超75亿支,将“药食同源”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市场成果;安利“纽崔莱汉本萃”系列则聚焦年轻化需求,用先进萃取技术保留枸杞、长白山人参的活性成分,推出即饮瓶装、独立包装等便捷形态,精准解决年轻人“养生没时间”的痛点。

  在原料与供应链把控上,不少企业通过自建种植基地实现源头掌控。无限极旗下养固健品牌自2011年起布局中草药种植,目前已在全国建立70多个基地覆盖核心产区,2025年9月更升级“七统一”标准与“天眼追溯系统”,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金木集团拥有1.4万亩基地,培育三七、黄精等道地药材,并通过数字化管理与高校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美公司在青海、云南建立沙棘、枸杞、芦荟种植基地,宇航人集团则专注沙棘领域,坐拥10万亩基地及野生原料产地,从源头保障原料的道地性与安全性,夯实“药食同源”的品质根基。三生御坊堂双萃酵素饮也坚持原料道地优选,山楂取自山东沂蒙、铁皮石斛源自浙江雁荡山,再通过专利发酵技术与益生元结合,实现“食材品质 + 功能协同”。

  值得关注的是,直销企业还擅长将文化与场景融入产业布局。新时代在全国设立“国珍健康体验馆”,通过中药炮制体验、养生茶饮试饮等场景,让消费者直观感受药食同源文化;和治友德则以中医 “治未病”理论为核心,联合国医大师开发功能性食品,将“饮食 + 行为+心理”养生学说融入产品,既强化了文化认同,又拓展了产品的价值维度。此外,安利通过“社交电商+私域社群”模式,打造“产品购买-养生直播-社群打卡”的生态闭环,将产品销售升级为“养生生活方式”服务,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除前文提及的企业外,双迪、太阳神、康婷、福能源、宝健、美乐家、安发、荣格等企业也都在做药食同源产品布局。

  整体来看,直销企业的布局逻辑可总结为三点:以技术创新激活传统食材价值,以自建基地与严苛标准保障产品品质,以文化与场景深化消费者链接,这些核心实践也为整个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政策松绑,中式养生赛道即将爆发

  近几年,药食同源相关注册企业量呈递增趋势,截至去年,全国现存在业、存续的相关企业达到2900余家,在2024年1-11月份间,新增注册企业达到400余家。这一激增的变背后是政策的稳步放开。

  在9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对推进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建议作出答复中,其中两大重点值得关注:一是支持食药物质技术研发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特色原料基地及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强科普宣传与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针对这两点,直销企业早已围绕这些方向提前布局。无论是全国中草药种植基地的建设,还是食药物质科普宣传的落地,这些动作都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可以预见,这些前瞻性布局,将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也为其他企业布局药食同源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本。

  对于未来,药食同源产业也将呈现出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品类升级:从“传统食材加工”向“功能化、便捷化、个性化” 转型。开发细分场景产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健康需求。

  产业整合: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整合供应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品类”,打造差异化优势。

  国际化突破: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医药文化出海的契机,药食同源产品将加快向国际市场渗透。将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念和产品推向世界,推动“中国养生文化”全球传播,提升中国药食同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结语

  综上所述,药食同源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企业的积极创新布局以及顺应消费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直销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积极的行动,抢先一步在诸多方面占据了先机。凭借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的不懈探索,将传统食材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赋予了药食同源产品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直销企业此时更应牢牢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乘势而上,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