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拆解900余万元化妆品销假链条
来源 | 静安检察 伴随“颜值经济”升温,护肤品、化妆品已成为许多爱美人士消费清单中的“刚需”品类。然而这火热的市场背后,却藏着不法分子觊觎的目光——他们打着“低价正品”“官方授权”的幌子,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让人一步步落入精心布设的“美丽陷阱”。近日,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900余万元(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检察官通过引导侦查、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厘清内部分工、破解“不知情”辩解、查清销售金额,最终依法对10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低价“正品”背后的猫腻王建看着身边朋友做互联网美妆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心里也动了念头。他曾做过电商,有一定经验,便找了朋友李风商议开网店卖美妆,可启动资金不足,又拉来亲戚林志入伙。三人一拍即合,一场“赚快钱”的计划就此展开。2023年3月,王建从第三方处购买了一个经营多年的网店,但重新运营需要实名注册。李风随即找到朋友陈君,直言需要借他人身份信息开网店,售卖所谓“莆田正品”。这看似含糊的表述,实则暗藏猫腻。在陈君的帮助下,李风用他人身份陆续注册“好*美妆小屋”“丞*彩妆店”“七*彩妆店”等5家网店。这些网店对外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并陆续雇佣多人从事客服、整理打包、网店运营等工作,俨然一副“正规商家”的模样。“低价正品”的噱头,终究藏不住假货的本质。2024年1月,部分美妆品牌方发现上述网店未取得官方授权,购买送检后确认系假货,遂当即向公安机关报案。2024年3月13日至5月30日间,犯罪嫌疑人王建、林志、李风等10余人陆续到案,侦查人员在其仓库内查获尚未销售的化妆品几千瓶。经鉴定,均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人员众多、分工杂乱如何厘清地位作用?在审查逮捕期间,10余名涉案人员各执一词,有人说自己只是“打工的”,有人辩称“不清楚核心业务”。为厘清涉案网店的销假运作模式和人员分工情况,检察官围绕涉案网店如何设立、由谁负责运营管理等关键问题,针对性讯问犯罪嫌疑人,细致审查网店后台数据、线上聊天记录等客观证据。经查,王建、林志、李风三人共同设立5家涉案网店,林志负责资金管理,王建、李风负责货源及运营。其中,“好*美妆小屋”网店系李风通过陈君借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同时,他们雇佣笑笑担任客服主管,管理成峰、周亚、付婷等客服人员组成工作室,并租赁两处仓库,由许升负责管理及发货,由此形成了“寻找货源——网店销售——打包发货”完整的销假链条,以“低价正品”“官方授权”为名,通过电商平台大肆销售假冒品牌化妆品。2024年3月至7月间,检察官根据现已查清的各犯罪嫌疑人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认罪态度等情节,陆续对王建、林志、李风等主犯,以及程度较深且发挥作用较大的其他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引导侦查+精准固证戳破“不知情”辩解“我不知道网店卖的是假货。”
“我就是客服,老板让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哪知道是假货?”案件办理中,多名涉案人员以“主观不明知”为由推脱责任,尤其是主犯王建的妻子林萍,辩称自己的微信账号一直由丈夫使用,自己未参与销假。检察官为全面查明犯罪事实,引导侦查人员从两方面取证:一方面,恢复扣押手机中的通讯记录,结合客观证据讯问嫌疑人,构建其“明知”售假的完整证据链;另一方面,调取网店后台数据与账户流水,并对扣押物进行鉴定,以准确查明销售金额和违法所得。此外,还建议侦查机关进一步追查上游假货来源,为后续办案奠定基础。2024年7月24日、11月8日,侦查机关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陆续将犯罪嫌疑人王建、林志、李风等10余人移送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当林萍的聊天记录被恢复后,她谎言不攻自破。现有证据足以证明,林萍作为王建的配偶,在明知对方设立网店对外销售假冒化妆品的情况下,仍参与网店经营,负责整理销售、退货数据,并提供自己个人账户用于收付资金。针对客服笑笑、付婷等人,检察官亦通过固定客服工作群内所谓“话术培训”等客观证据,结合同案犯指证,逐一驳斥其辩解,查实“主观明知”犯罪事实。 补充侦查+行刑衔接确保罚当其罪“在店铺运营早期我们卖过正品,我这边有正品发票。”
“网店后台销售数据不全是真实的,有注水。”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李风、王建等人就销售金额、违法所得数额提出一系列辩解,试图减少犯罪金额。销售金额是定罪量刑的关键,必须查准查实。一方面,检察官查明犯罪嫌疑人所谓“正品发票”实为应对消费者投诉时上传平台所用,并非真实售卖商品,证实其“全假销售”而非“真假混卖”;另一方面,针对网店刷单行为,检察官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委托司法鉴定中心恢复手机中的“刷单明细表”,并建议侦查机关将恢复数据与账户明细一并审计,从而准确区分真实销售额与刷单金额,确保定罪量刑客观准确。经查,王建、林志、李风、林萍、许升共同参与“好*美妆小屋”等5家网店对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金额共计人民币910余万元。其中,笑笑、陈君等人参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金额7万至700余万元不等。仓库查获的待售假货价值70余万元。检察官认为,被告人王建、林志、李风等10余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024年12月6日,静安区检察院对被告人王建、林志、李风等10人提起公诉。而对于参与时间短、销售金额仅7万余元的客服成峰,检察官综合考量其从犯、坦白情节,以及系初犯、偶犯的量刑情节,经公开听证后,于同日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不代表没责任,行政违法也要依法处理。”承办检察官解释道。为避免“不刑不罚”,静安区检察院将成峰的违法行为移送市场监督管理局,并制发检察意见,建议行政机关对其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实现“刑事追责”与“行政处罚”的无缝衔接。日前,综合考量全案的犯罪金额、情节、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及退缴等,静安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王建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判处被告人林志有期徒刑四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判处被告人李风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判处笑笑等其他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并对部分被告人适用缓刑。美丽不应伴随风险,颜值经济更需要法治护航。静安区检察院将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健全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保护合力;推进源头治理,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行业加强自律,为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心变美,让创新者专心研发、安心经营,共同推动“美丽经济”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中涉案人物等均为化名) 上观号作者:上海检察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