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注 册
登 录
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
󰊝直销网 󰊯 新闻资讯 󰊯 打传前线 󰊯 正文

以案学法:识破“推荐返利”背后的传销陷阱

2025-10-21 09:03    来源:北京朝阳市场监管󰄲0 󰋇 1313 次

  当“拉人头”与“团队计酬”成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合法的外衣下包裹的往往是传销的实质。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查处一起利用电商平台进行传销的违法案件。该案中,某科技公司在其运营的电商APP平台上,推出了一项旅游服务产品,其商业模式隐藏着传销风险。

  经查,该公司的核心运作模式为“推荐返利”机制,消费者购买旅游服务后获得推荐资格。平台设定“推广大使-团长-创客-会员”多级架构,并且团长-创客-会员三个层级之间存在直接返利和间接返利机制,即直接推荐他人购买可获10%返利,间接推荐则可获5%返利。

  为规避监管,当事人安排推荐人与第三方灵活用工平台签订虚假劳务协议,以“服务费”的名义来支付上述返利。在短短数月内,当事人通过此种方式成交订单56笔收取费用近28万元。该行为实质上已构成了《禁止传销条例》所界定的传销行为,执法机关依法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特征剖析:网络传销的“五大隐形术”

  上述案例是当前网络传销从线下转向线上的一个典型缩影。它们常以“新零售”“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等名义包装,但其内核依然是传销。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1

  概念包装高大上。不法分子纷纷披上“区块链”“元宇宙”“数字资产”等前沿科技外衣,或将普通的“推荐返利”包装成“创新商业模式”,极具迷惑性。

  2

  操作手段完全线上化。各类APP、小程序、社交群组成为传销的主阵地。参与者动动手指即可完成缴费、发展下线,资金流转隐蔽,组织者则隐匿于网络之后,踪迹难寻。

  3

  利益诱惑依靠“拉人头”。其盈利核心并非销售真实的产品或服务价值,而是依靠发展人员形成层级来获利。正如案例所示,通过直接与间接推荐来设定奖励,诱使参与者不断拉人。

  4

  行为模式刻意规避法律。本案中,当事人通过伪造劳务合同支付返利,企图为传销行为披上“合法外衣”。这种绞尽脑汁的伪装,正是其自知行为违法的体现。

  5

  与多种违规行为相互交织。网络传销常与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纠缠在一起,使得整个模式更具欺骗性。

  面对这些不断更新换代的精心包装的骗局,我们需牢记:

  世上没有躺赚的财富。任何脱离真实价值创造、依靠“拉人头”和“团队计酬”驱动的“创新项目”,终将难逃法律的制裁。唯有认清传销本质,才能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